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 > 读书分享

忆昔日的宁光电工厂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3-30访问次数:字号:[]

如今的老厂区一角。


那天,我开着代步的电三轮,来到有名的电子老企业——宁光电工厂的老厂区,门房没人,昔日的生产区拆的只剩下上世纪60年代盖的陈旧办公楼,一些平房、仓库的墙上还有当年的标语口号,门窗破败,解放卡车停放的车库大门,门插铁销锈迹斑斑,房擔拐角上圆铁皮灯罩还在,老式灯泡还有残存,几排大车间、锅炉房、氧气站、高高的水塔等设施早已无影无踪……往事如烟,而又历历在目。


宁光电工厂是“三线企业”。1965年至1969年是国营新立纺织厂,直属于纺织工业部,主要生产用于制作降落伞的布料,后改为宁光电工厂,生产半导体元件,直属于北京四机部管辖。厂子汇聚的专业技术等人员来自四面八方,都是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援大西北建设的优秀职工,他们在当年的老红军白述生、张鹤田(如今已103岁,仍健在)等老革命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研制国家急需的半导体电子感应式电表等产品。后来宁光电工厂又交付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1995年后,厂里接收了印度30万台电表的出口订单,新招收了很多社会青年就业,并加盖了新的生产大楼和新的高新技术人才免费住宿的职工宿舍,按时按量完成了出口订单。那几年厂子内外,人来人往,一派红火,厂区大门、小门口天天聚集着几十辆三轮摩的,拉厂里职工及外来办事人员,每趟一两元,每天都有几十元收入,我的摩的就是其中一份子,由此可见宁光电工厂兴盛时的繁荣。


这段时间,为了写“宁光电工厂”回忆文章,我走访了仍健在的103岁的老红军张鹤田、过去开厂救护车的90多岁的吴司机、给我们生产队拉货物的83岁老司机席华,还有为身有残疾的我理发几十年、买菜干家务活、陪我开心解忧愁的75岁好人张国春等多名男女老职工,他们作为宁光电工厂的职工都有一份自豪感,对工厂仍保留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他们那些经历过“三线”建设的人们对工作都有一种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学习和继承。他们满怀深情地表示,当了一回“三线人”、当了几十年“宁光电工厂人”值了。


同样作为邻居的笔者,也对宁光电工厂有着特殊的记忆。我们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都会被父母领着去宁光电工厂医务所,找由部队下来的和蔼可亲的军医沈大夫、聂大夫医治,他们常给我一纸包小药片或打上一针,只花诊疗费块儿八毛,不过几天,我就又能生龙活虎、到处乱跑了。1977年,我从盈北农村小学毕业,去城里上中学太远了,宁光电工厂子弟学校从军队下来的江老师把我们十几名农村学生接收了。每到三夏、秋收,宁光电工厂都会派出解放牌大卡车,帮着我们生产队抢收抢运。那时我们生产队照明用电是接宁光电工厂的电源,家家户户老百姓磨米磨面机的电源也是来自宁光电工厂。


宁光电工厂是高科技企业,知识分子多,人才多,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厂里每周都会放一次电影,天热在外面的篮球场,天冷在大礼堂里放映。职工们经常开展篮球、拔河、足球、书法、绘画等比赛。


当年的宁光电工厂和我们生产队,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亲如一家。大浪淘沙,后来宁光电工厂由吴忠仪表集团兼并,又红火了几年。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慢慢的风光不再。每当回想起当年的这个老厂,以及与它之间点点滴滴的往事,依然令人感动,永远难忘。


胡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