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 > 读书分享

万物有灵 人性向善 ——读贾平凹的《秦岭记》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6-14访问次数:字号:[]

《秦岭记》

作者:贾平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世上的事都是平衡和公平的,这里没有矿藏或许有着别的好东西么”。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其最新出版的第19部长篇小说《秦岭记》里,以古朴的文笔和带有魔幻色彩的叙事方式,向我们讲述了近六十个秦岭故事,让我们在虚实相生的人文故事中,懂得万物有灵,人性向善,尊崇自然。


作为笔记小说,《秦岭记》既有《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传统文本的基因,又蕴含着作家生长于斯的别样密码。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五十七章,各章故事相互独立,亦无章法规矩,却又像艺术设计中的异质同构一样,指向了同一个主题——连绵不绝的中华文脉秦岭,让人在阅微杂览间,隐约可见生存的时变境迁之痕、风俗的滤浊澄清之势,以及山地深处的人生底细和生活况味。初读或觉妙趣横生、光怪陆离,细思却知寓意深厚,蕴含丰富。书中看似讲述悠远而现代的故事,却记录着山地深处的生命体悟,让人看到了作者尊重传统、敬畏自然的文学态度。


秦岭横贯南北,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被喻为大地之脊。秦岭的博大与神秘,让这里衍生出众多故事。城市的巨大诱惑,让秦岭乡村空了;城市的畸形房价,让许多高楼大厦也空着。秦岭的土生草木是否适宜城市?扩张的城市为了装扮自己,去占有秦岭里的奇花异草是否可行?整个故事看似光怪陆离,却又在现实中真实地发生着。“不同的草木,有着不同气流运行方向。读懂了树,就理解某个地方的生命气理。”作者警醒着我们,尊重传统、敬畏自然、护佑生态,方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存法则。


于植物如此,于人更是。比如第一章,爹临终前故意说了“把我埋在河滩”的反话,一直逆反的儿子黑顺却后悔了过去,顺从爹的话,将爹埋在了河滩,直到一场洪水冲走爹的坟墓,黑顺才醒悟。在黑顺的身上,可以找到许多人青春年少的影子。我们都想逃离父辈的规划设计,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自己的想法,却不想经常是活得一塌糊涂。又如五十五章中,世代以打铁为生的张铁匠父子。时代的潮流让铁匠技艺退到了历史的拐角,儿子顺应潮流做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生意,转不过弯的张铁匠“气得把火炉蹬倒,像老牛一样呜呜大哭”……张铁匠的心痛,也是城乡发展中传统产业面临的转型问题。因为“树的躯干、枝叶、枝间、表情,与周遭情形的选择,与时间的经历,与大地的记忆,都不是无缘由地出现”。时代环境的改变,让我们只能像树一样,顺应着潮流向着阳光前行。


秦岭是有灵性的。在书中,我们看到可以听懂人话的忠犬;高僧进入便会流出泉水的山洞;人抱着哭,叶子就会一起流眼泪的皂角树……虽然看是玄幻,但其底色却是人间烟火,只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折射世间万象,闲话百味人生。不管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乡村空心化,还是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亦或是豆在田和老虎、秦岭违建别墅拆除的故事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相比人类,秦岭的草木似乎更懂得生长环境。它们“为花,就开枝散叶,把花开艳,为庄稼就把苗秆子长壮,尽量结出长穗,颗粒饱满。”这是秦岭生物的通透和圆融,也是该书给予我的最大启示。


秦延安(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