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珺《故园惊梦》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3-02-0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故园惊梦》
作者:贾珺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故园惊梦》是清华大学教授贾珺介绍园林文化的书籍,作者通过梳理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重现了古代名园的景观,生动讲述了掩藏在园林背后的故事,并搭配大量园林摄影、建筑平面图、古画等,从中可更直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充分领略古人的审美意趣,以及他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梦想。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一座废弃的园林中,其中“游园”“梦会”两折尤为精彩——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指引下去逛府衙的后花园,发现园中“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忍不住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翻开《故园惊梦》这本书,我们纸上游园,可直观感受古典园林之美,感受这一独特建筑艺术的悠久历史与人文意涵。
人类创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宫殿等,它们几乎都有特定功能,如居住、朝会等,唯有园林是个例外,以人工方式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优美环境,可游可观,寄托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更高的精神追求。从先秦的高台厚榭到六朝的山庄田园,从唐宋的风雅端丽到明清的曲折婉约,历代名园迭出。如今,虽然少数幸存且多为近代修建或经改造的成果,但以颐和园、留园、网师园等为代表的南北名园依然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分成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等不同类型。历代君王所建的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宫苑或御苑,其达到了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准,并有特殊的意义。如宁寿宫花园,作为紫禁城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倾注了工匠们的大量心血,其五进院落形成五重天地,分别展现“禊赏”“遂初”“延趣”“符望”“倦勤”五个主题,充满象征意义。
园林的营造还反映出主人的品性与园林景物的融合。古风犹存的济宁荩园,前身为清代嘉庆年间文士戴鉴所建。戴鉴营造了一个简朴宅园,取名“椒花村舍”,有槐树、菊花等相伴,仿佛陶渊明的田园再世。清道光十八年,椒花村舍被转售与富绅李澍,他大加扩建,改名为“荩园”。“荩”原指微弱细小的草本植物荩草,蕴含自谦之意,也有“忠诚”的涵义。荩园的总体格局明确强调中轴线,显得方正端庄,正是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古人以园林为“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园林中名花争艳,与建筑、山水相互辉映,构成完整的风景。“踏雪寻梅”为冬季游赏园林的经典画面,北宋洛阳的会隐园、大隐庄、白莲庄等名园都以梅花取胜,邵雍有诗描写会隐园之梅:“五岭虽多何足观,三川纵少须重去。台边况有数十枝,仍在名园最深处。”意思是此园的梅花冠绝三川(指黄河、洛水、伊水三河汇聚的洛阳),可以与著名的梅岭相媲美。
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中国的园林建筑绝对是音乐里面最柔美温婉的那种,小桥流水,亭台轩榭,一步一景,精致而淡雅,仿若人间仙境。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艺术的浓缩与精华,是我们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最佳窗口。尽管未身临其境,但徜徉文字之中,我们仍然可以大致体会园林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享受到“游园惊梦”的乐趣。
甘武进(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