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 闻 > 图片新闻

​银川:治水兴水久久为功共绘人水和谐画卷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1-08访问次数:字号:[]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也是银川治水兴水的十年。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一体化治理。十年来,水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人水和谐新画卷徐徐展开。

精细化河湖管理格局全面形成

银川城水系环绕,碧水蓝天相映,描绘出怡人美景。这其中,“河湖长制”功不可没。在“五水共治”这条道路上,我市高标准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各级河长不忘初心,信念如磐。在“治、管、护”方面下真功,逐步营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

作为华雁湖四级河湖长,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金宇名庭社区党委书记黄雅茹每周都会进行巡湖,她习惯性拿出手机登录巡河APP,将巡湖的照片一张张上传至银川市河长制工作系统。“通过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华雁湖淤泥、杂草少了,漂浮物没有了,水生态在逐步得到修复。”黄雅茹说。

“十年来,银川市河湖长制责任机制全面健全,河湖岸线管理逐步统一规范,精细化、常态化河湖管理格局全面形成。”银川市水务局河长办负责人岳晓燕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市先后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六项制度、“河长+警长+检察长”河湖保护长效机制、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依法划定全市150条河流沟渠1637公里、47处湖泊水库59.76平方公里的水域岸线管理范围,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近800名,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28万次,巡河时长77万小时,巡河里程16万公里,解决河湖问题1085个,全市河湖长制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全民参与网基本建立,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初现雏形,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

以最硬措施落实黄河大治理大保护

按照“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为目标,近年来,银川市实施了河湖连通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构建一城活水生态网,在银川大地铺展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我市实施滨河水系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利用原有银川滨河大道东侧0.8万亩的水域,扩挖、连通中干沟至贺兰县北大沟近50公里的水系,截流了13个入黄排水口,连通黄河湿地公园、滨河湿地公园、长河湾湿地3处原有湿地,新建中干沟、第二排水沟、银新干沟、永清沟、北大沟等5处人工湿地,在北大沟形成黄河银川段统一入黄口,目前北大沟入黄口水质已稳定在Ⅳ类以上。”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说。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我市以最严要求、最实招数、最硬措施落实黄河大治理大保护。编制《黄河银川段生态保护治理方案》,一批违建项目得到清理整治,收回黄河银川段两岸河滩地面积约18.97万亩,建成南北贯通50公里、面积1.1万亩的滨河水系,串联入黄湿地8处,截流9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汇入,水体通过自然沉淀、水生植物净化等由北大沟统一进入黄河,9条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黄河银川段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优水质,打造了黄河两岸绿色生态廊道。

沿着典农河沿岸绿道走上一圈,已经成为退休职工张云霞和老伴近年来形成的习惯。“现在的银川,道路两旁绿树成行,湖泊绿地星罗棋布,每一处仿佛都是一幅画。”市民点赞的背后,饱含着对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认可。

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加,银川市面临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2018年,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一期工程启动,2019年正式通水,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18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优质安全的黄河水。2020年6月2日,随着银川市西夏水库储蓄的黄河水奔涌着流入银川水厂,经过银川市辖三区输送到贺兰段、永宁段市政主管网,35万贺兰县及永宁县居民喝上了口感更优质、更甘甜的地表水。至此,我市实现了黄河水供水工程+备用水源地两套城市供水方式的成功转型,用地表水成功替换地下水。

“我们选取最优取水口,通过距离银川60多公里的青铜峡黄河金沙湾取水泵站取黄河水,两个大型黄河水厂联网供水,确保实现水质好、水压稳、水量足的供水目标。”银川中铁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英超介绍,黄河水通过机械搅拌、絮凝、沉淀、过滤以及加氯、紫外线消毒等一系列工艺,经过检验后,最终输送到居民家中,群众喝水放心,也不用再为缺水、停水发愁。

“多年来,银川市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跨越式提升。”董建华表示,十年来,我市先后实施23处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改善了30余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解决了4.2万建档立卡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2%,水质达标率达到99%,供水保证率达到98%,为3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市用水权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作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从开展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从局部探索到多点突破,近年来,银川市集各方之力全面打好用水权改革攻坚战,以高质量用水权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活力。

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作为用水权确权颁证的试点村之一,全村共有11350亩土地,种植结构多样,是全县的用水大户。去年,通义村在用水权改革中先行先试,通过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让农田在既定水资源的总量下不仅喝饱了水,还节省出了14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并以交易的形式将节省下来的水出售给宁夏农垦暖泉农场有限公司,得到了5万余元的收益。

董建华说,农业节约出来的水可以卖给工业企业,不仅把结余水量变了现,还有效解决了工业用水指标短缺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良性发展局面。

截至目前,我市用水权改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用水权确权工作圆满完成,改革试点建设成果丰硕。核定农业确权面积243.93万亩,确权水量11.645亿立方米,工业确权企业213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确权水量6140.83万立方米,养殖业确权企业700家,确权水量1435.17万立方米,全市用水权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十年云卷云舒,十年浓墨重彩。我市治水兴水的大潮将持续奔涌,冲击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接下来,市水务局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以推进用水权改革为抓手,严守“三条红线”约束,打好节水控水攻坚战、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现代治水持久战,以更大力度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以绿水青山助推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