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科学布局 守护生命共同体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晚报发布日期:2022-03-03访问次数:字号:[]

资料图片


2022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主题是“恢复关键物种修复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科学布局、管护高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林木种植资源普查等工作。为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栖息地生态修复和科普宣教等奠定了良好的保护氛围。


保护和恢复多样化生态系统

据统计,我市野生动植物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白芨滩和重要湿地,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83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2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Ⅰ级保护的有1种;Ⅱ级保护的有5种;Ⅲ级保护的有8种。重要湿地目前已记录野生动物共有6纲23目49科153种和66个亚种,占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86.1%;湿地野生鸟类海共有2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金雕、遗鸥等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22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在于保护和恢复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生境条件或生物栖息地。据市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筱平介绍,我市作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重要的鸟类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近年来,持续完善就地保护体系,设立迁地保护场所,稳步提升保护能力和水平。在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还设立了阅海、燕鸽湖、鸣翠湖等8处“银川市鸟类保护基地”,围绕各湿地公园建设、监测遗鸥种群、培育水生植物等工作,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科研监测能力等明显提升。


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联动机制

今年,我市还将全面实施《银川市“2022年清风行动”实施方案》,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严惩非法猎捕、采集、交易、运输、寄递、食用野生动植物等行为,协同推进全链条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加强野生动植物及人工繁育场所等领域行业内保护监管、强化网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集中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市场和商户、加强对运输货物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寄递邮件快件的查验等一系列举措,全力维护我市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除此以外,为切实做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今年我市还将对此展开靶向调研、执法监管、收容救助等一系列重点工作。


据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林长+生态警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提升野生动植物管理能力、完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加强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控,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联动机制和长效体系,构建责任明晰、协调配合有效、打防结合、治理有力的保护管理机制,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范市市建建设设作作出出新新的的贡贡献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