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来自贺兰山的惊喜——贺兰晴雪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晚报发布日期:2022-03-03访问次数:字号:[]

雪后的贺兰山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阳光摄


被雪覆盖的贺兰山上。阳光摄


贺兰晴雪,如在面前。冯元春摄


偶遇“贺兰晴雪”,真美

2月19日上午,市民杨丽梅像往常一样,开着车去自家店里看店,中途由东向西经过贺兰山路。“我从虹桥路拐上去,开了没多久就注意到,那边贺兰山又高又大,还特别清楚,山上石头、沟沟坎坎的,都一清二楚。”杨丽梅说,后来看到朋友圈说这叫“贺兰晴雪”,“这名字真美,当时看到的景象就是这种感觉。”


“以前住在银川城东,向西眺望时能看到贺兰山,山体总是灰蒙蒙的。看的时间长了,感觉它就是这样的,没什么特别。”银川人阿棉说,有一年她去欧洲旅行,途经瑞士因斯布鲁克,那个小镇紧依着阿尔卑斯山,一抬头就能看见被积雪覆盖的山体,而且感觉阿尔卑斯山很近,山体的肌理看得特别清楚。漂亮、壮观,在对美景的感叹中,心里也有一种澄澈、宁静的感觉,“我特别喜欢那个地方。”


后来阿棉的家从银川东边搬到西边,距离贺兰山更近了,但看到更多的,还是一座巍峨的“石头山”。直到大雪落在山上,在晴天里反射着阳光,显得贺兰山更加挺拔冷峻,清晰透亮的感觉好像能把城市照亮。“看到贺兰晴雪,我为家乡有如此美景感动!”


可遇不可求的大自然奇观

都说贺兰晴雪是“可遇不可求”,没错,当风、雪、阳光、空气以特定的状态,在恰当的时候相遇,才造就了这样壮观的景象。


“贺兰晴雪,雪很重要。”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贾宏元说,今年银川的降雪比较多,特别是在贺兰山。由于山体地形原因,贺兰山东边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较西部明显,处于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到迎风坡的抬升作用,空气中的水汽在高海拔处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因此,贺兰山的降雪一直以来都比平原地区更大,更频繁。此外,贺兰山海拔高,温度低,冬季常有积雪,不易融化,积蓄时间长,这也是形成贺兰晴雪这一景观的基础。


而贺兰晴雪出现那天,贺兰县到西夏区段出现了降雪,最大降雪量出现在贺兰山国家站,为6.7毫米。市区里的人或许不知道山上下了雪,但那天山上的降雪无疑是形成贺兰晴雪景观的助力。


除了雪,天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实从很多拍摄的贺兰晴雪的照片里就能感受到,那一个晴天,天特别蓝,也没什么云。”贾宏元认为,前期有冷空气,冷空气密度大,比较重,会形成下降气流。有下降气流,大多会是天清气朗,空中很少有厚云,能见度比较好。因此,人们看到的山体很清晰,感觉距离我们很近。


延伸

从古至今被赞颂的美景

明初陈宗大以《宁夏八景图》的图画形式,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宁夏的八大美景,其中包括贺兰晴雪。明庆靖王朱栴就藩宁夏后,在《西夏八景图诗序》中提出了自己对“宁夏八景”的理解,八景的顺序变了,有的没了,有的改了,而贺兰晴雪不仅保留下来,还放在第一的位置。


“关于贺兰晴雪,历史上有不少诗句流传了下来。”宁夏地名专家郑济洧介绍,明代陈德武的“岩凝借雪风威里,眩曜争光日色间”,清代王嘉斋的“清光绚玉冲虚白,秀色拖岚映夕红”,描写的都是贺兰晴雪这一景观。而最有名的还是明庆靖王朱栴写的《贺兰晴雪》:“嵯峨高耸镇西陲,势压群山培嵝随。积雪日烘岩冗莹,晓云晴驻岫峰奇。桥松风偃蟠龙曲,怪石冰消卧虎危。屹若金城天设险,雄藩万载壮邦畿。”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贺兰山的壮美豪迈。


贺兰晴雪,是古宁夏八景之一。19日,一波“贺兰晴雪”的照片在银川人的手机上刷屏了。披着一层白雪的贺兰山山体清晰,恢弘的气势从远处扑面而来。多少在城市里来往奔走的人,在不经意抬头的瞬间,都被这可遇不可求的大自然胜景打动。


记者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