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友谊桥的故事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3-17访问次数:字号:[]

友谊桥。


开栏语


水意银川,旖旎湖城,桥梁众多。桥因水而秀,城因桥而美。城市的进步,生活的变迁,包含在一段段因桥而生的故事里,“湖城桥话”为您一一道来。


金凤区北京中路与通达街路口向西200来米,北京中路跨良田渠处,有一座银川人熟悉的老桥梁——友谊桥。


友谊桥初建于1959年,1981年进行了一次加固。当时为双孔料石墩台桥,长不到十米,宽也不过十几米。关于这座桥的故事,还得从当时的新城街讲起。


上世纪80年代,从友谊桥上穿过的街道还叫新城西街。这是条“经历”丰富的街。其道路路线基本沿着昔日的“新满城”南城墙一线。旧称新城大街,1981年命名为新城街。其街道西门巷口以东的路段,是1953年改建的银巴公路的一段;而西门巷口以西的路段则始建于1959年,后来几经翻修,于1985年才拓展成横贯银川新城地域的主干道——东起满城街连接银新北路,西跨良田渠至公铁立交桥与西夏路相接,长2.2公里。以新城北街(今福州街一部分)为界分东街、西街。


这是一条承载着无数记忆的街道。“老银川”们都记得,当年,在友谊桥的东侧,新城西街与铁东街的十字路口,有一个“新城转盘”,中间有一座大型群雕——“银川之春”。在当年的新城,十字路口的“新城转盘”是一个地标性的存在,来新城办事的人,找不着路了、辨不清方向了,就赶紧找找“转盘”在哪里。每逢节假日,“转盘”这里都会被打扮得花团锦簇。今天的“老银川”们翻翻家里的箱子底儿,很可能就会找出几张当年在这里的美丽留影。


由“新城转盘”再往南走,在铁东街旁,有一条向东伸出的小巷,名叫友谊巷。能查到的史料里,没找到这“好人缘”的名字是否就是友谊桥之名的源头,但小巷的命名确实要比永谊桥早几年。上世纪80年代的《银川市地名志》里,这样描述这条“好人缘”的老巷子:“(友谊巷)西起铁东南街,沿新城饭店南侧曲折向东,止于市第五建筑公司第二工区门前,长200米,宽4米~8米。1971年后逐步形成。1981年命名。巷内有宁夏农垦局物资供应站及轮胎翻新厂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一段串缀着一个个老地名的记载,当年熟悉新城的“老银川”们看后得唏嘘怀旧一番吧。世事变迁,城市巨变,昔日长不过一公里多的铁东街,如今已是纵贯南北的通达街。友谊巷依然还叫友谊巷,不过已经不再“曲折向东”,长度也已不足当年的200米。2003年,东西横贯银川市区的“五十里长街”北京路建成通车,被新城人叫了好多年的新城街,成为北京路的一部分。还有分别与新城街两端相接的银新北路、西夏路,也一同融入这条通衢大道中,变成记忆中的老地名。


友谊桥,也是在这一年拆旧建新。与八车道的北京路相匹配,桥的宽度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多米,一跃升为60米。路广了,桥宽了,两侧的栏杆遥遥相望,匆匆的脚步,如织的车流里,如果不细看,可能你都不会察觉你正经过一座这么有故事的桥。然而,桥下的良田渠水,静静流淌,一如往常;不远处的友谊巷,市井烟火,亲切依旧,就像两位和蔼而淡定的老人,默默地看着身边这沧桑巨变。


本报记者 李振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