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富桥村 老桥旁的新农村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晚报发布日期:2022-03-28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碱富桥新村。
今天惠农渠上的碱富桥。
初春银川的乡村,黄色的土地上,一排排树木还是干枝子,偶有几棵山桃等不及,绽开了花朵,让乡间道路多了一些景色。数着那些开了花的树,一路从城区向东,沿着银横公路就到了碱富桥村。
路上各种农家乐院子,各种采摘基地,是城里人和乡村的连接。掌政镇距离银川市区不算太远,城市发展,乡村也在发展,碱富桥村也越来越美。
A 村落旁的碱富桥
碱富桥村,听这名字,这个村子和桥有关。顺着银横公路走到惠农渠,渠上就是碱富桥了。8根大柱子支撑起53米长、8米宽的桥,和公路连为一体,来往村里和市区的车辆从上面通过。别看它和大多数的公路桥并无二致,实际上,碱富桥很早就有了。
《银川市地名志》记载:“(碱富桥)清代始建。曾名永固桥,1981年复原名。”查看《宁夏省水利专刊》所附1935年的渠流图,昔日由宁夏省城(今银川)南关东门起始的宁盐路(今银横路前身),向东南方向蜿蜒伸展,穿行于诸多湖泊、河渠之间。当经张政桥过汉延渠,就要到达惠农渠上的永固桥时,道路由两处紧邻的湖泊间穿过,路南为“陆家湖”,路北为“蒋湖”。与现在地图比对,其中“陆家湖”这片水域便是今天鸣翠湖所在。再查同时期其他涉及此地的地图,此处跨惠农渠桥梁也有标注为“兼夫子桥”的。
探究“碱富桥”之名由来,《银川市地名志》称“传其周围多碱,民以采碱致富,故名。”但询问当地村民,他们并不知道这一说法。“过去从银川过来,在桥附近能看见白白的一片,都是大碱地。”今年50多岁的村民杨杰说,碱富桥得名肯定和这里的碱有关,但盐碱地那么多,并不值钱,靠这些碱致富似乎不太可能。可这“碱富桥”的“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B 桥在变 村子也在变
桥名的来历说不清楚,但桥的样子,却留存在村民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碱富桥就是个木头桥,位置和现在也不太一样。”杨杰指着地图说,以前木头的碱富桥,宽度约有十六七米,记得桥下有六排柱子(桥墩)支撑,桥面是木头板子做的,上面铺有碎石子。1967年,木桥拆除,另建了一座水泥混凝土桥,桥址也改在原木桥南侧约30米处,也就是今天碱富桥的位置。2011年银横路拓宽改造,碱富桥也随之拓宽,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伴随着桥的变化,村子也在变化。杨杰说,上世纪50年代,这一片都是永南大队,到了上世纪70年代,原来的永南大队分成永红大队和永南大队。1981年,永红大队改名碱富桥大队,1983年又改为碱富桥村,因辖区西近碱富桥而得名。下辖碱富桥庄、顾家庄、杜家庄、鲍家庄、上红庙子、下红庙子6个自然村。其中,庄因桥名的碱富桥庄,曾名碱富桥大队第四、五生产队,聚落在银横公路两侧,呈块状分布。
C 新时代 新作物
碱富桥村里的农舍不算漂亮,据碱富桥村党支部书记代永军介绍,有一些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部分村民搬到了掌政镇居住,有农活的时候回来呆一阵子。
说到农活,眼下是整地备耕的末期,下个月玉米就该播种了,这也是碱富桥村主要的作物。“碱富桥村里的产业还是以种植农业为主,之前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这几年用水紧张,水稻用水量大,所以耕地基本都改旱,种植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碱富桥村党支部书记代永军说,现在兴庆区协调大家发展设施农业,建了13栋大棚,又鼓励农户去年5月在部分庄点建了22栋设施温棚,“去年种了一茬西红柿,一个棚毛收入有4万多元,纯收入在2万多元,好一点的可以达到3万元,比种地收入多多了。”
这两年,掌政镇的西红柿火了,作为镇里的村子,碱富桥村也借鉴经验种植西红柿。在碱富桥村的永富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草莓西红柿苗已经在大棚里扎下根,等6月份,这拨西红柿又成熟了。
D 村子里的生机勃勃
“你看现在村里就没有闲人,不种地的都出去打工了。”代永军说,村里有一部分土地流转后,一些农民就去外面打工,基本上现在村民收入的一半都是外出务工所得。
“不光是现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员流动就比较大,基本都是去打工的。”今年50多岁的杨杰就在弟弟的工程队,干了20年了,银川市区里的凤凰花园、塞上骄子等楼盘建设,都有他出的一份力。不仅他对市区熟悉,他的儿子也在市区买房安家。不过他可不想等退休后跟着儿子去城里养老,“在农村住惯了,还是觉得自己家里好。城市再大,搬去了还是被圈在楼房那百十来平方米的地方。”杨杰觉得,还是农村那广阔的土地最好。
在掌政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影响下,碱富桥村还是很有生气的。村委会前的银横路上,餐馆、商店、菜店、建材、汽修、药房都开着门做生意,让这里热热闹闹;兴庆区第六小学碱富桥分校里,操场、教学楼一片崭新,是村里最漂亮的地方;惠农渠南边就是碱富桥新村,那里小楼小院建得漂亮整洁,春日的阳光洒在白墙上,不免让人对田园牧歌生活多了一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