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蜜桃绿吊瓜 三月贺兰果飘香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3-3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粉红的蜜桃等待游客采摘。
翠绿的吊瓜即将成熟上市。
春日阳光唤醒了沉睡的树枝和藤蔓,在贺兰县习岗镇新平园区设施温棚里,树干上绿叶层层叠叠,镶嵌其中的蜜桃露出粉红笑脸,而俗称“黄金宝”的吊瓜,也挂满藤蔓。农民忙于采摘笑意满满,棚内浓郁的果香令人沉醉。
董洪才在新平园区耕耘多年,他种植的两棚中桃3号今年达到丰产期,每棚产量约1250公斤。中桃3号是一种水蜜桃,其优点是产量高、成熟早,果实七八成熟时口感偏脆,八九成熟时稍稍变软,到十成熟时就变为水蜜桃,不仅香气浓郁,且果肉细腻,近年来十分受消费者青睐。
每年3月15日至5月10日,是董洪才的“开园”时间,借助新平园区打造的休闲采摘产业,游客络绎不绝,桃子不愁销路。“现在采摘价格是每公斤60元,批发价每公斤50元,今年收入肯定差不了。”董洪才种植中桃3号已有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希望能将这些“心得”宣传出去,带动周边更多农户种植特色水果,从而增收致富。
同在新平园区的屠彦玲种植的是“黄金宝”和“新津兰”两个吊瓜品种,3月底也到了成熟期。由于棚内采用宽行高密植技术,通风效果较好,记者穿行于藤蔓之间,只见一个个翠绿色和金黄色的吊瓜悬于头顶,等待游人将其摘下。
在温棚的墙体和土壤表层,屠彦玲铺设了大量反光膜,其目的是给藤蔓底部反射阳光。翻开土壤表层,可以看到缓慢蠕动的蚯蚓,这就是吊瓜香甜的“秘诀”——蚯蚓生物技术。
屠彦玲种植吊瓜已有十余年,近两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采用蚯蚓生物技术和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再加上日常精心管理,使得种出来的吊瓜清脆香甜,品质上乘,温棚收益一年比一年高。
“以前施用化肥多,1个棚1年下来得2000多元。使用新技术后,化肥少了一半,不仅产量不受影响,品质也更好了。”屠彦玲介绍说,随着品质的提升,价格蹭蹭上涨,“以前贩子来棚里拉,一个棚收入2万元左右,现在能挣3万元左右。”清明节后,屠彦玲打算通过网络平台大力宣传自家吊瓜,期待4月至5月采摘期迎来一波采摘高峰。
立足于地理位置优势,当前贺兰县重点发展银川市近郊型都市休闲农业,以西甜瓜、草莓、葡萄、樱桃、桃子、火龙果等水果为核心,将温棚生产效益与休闲采摘效益融为一体,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同时为了提高品质,贺兰县不仅依托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宁夏大学重点开展蚯蚓生物技术、设施蔬菜植保绿色防控、连作障碍防治、根结线虫防控等技术试验示范,还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应用,目前已形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个合作组织、一名首席专家、一支服务团队”的创新模式,让科技成果在设施温棚里“嫁接成活”。
本报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