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为民办实事 共享高品质生活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6-28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银川:为民办实事 共享高品质生活
新建小微公园。
改造老旧小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 圆了群众安居梦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小区环境可以说是大变样,小区里的道路全部都重新铺了,还安装了路灯,施划了停车位,建了自行车棚,彻底更换了下水管网,旧楼新住真是让人舒心,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6月24日,说起政府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兴庆区新月小区居民李怀金伸出大拇指点赞。
“我们小区是1993年建成的,没有改造前,小区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更是一片脏乱。”在小区住了近30年,李怀金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过去,小区里的路面坑坑洼洼,下水道堵塞已经困扰住户多年,成了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因此造成的邻里纠纷不断。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去年,新月小区被纳入兴庆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与此同时,居民们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工作组入户摸底、征询意见,期盼着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早日呈现。改造前期,兴庆区住建部门也把居民提出的想法汇总起来,并体现在设计方案里,最大程度地获得居民的支持。
据兴庆区新华街街道永安社区党委书记李树元介绍,新月小区主要进行了下水管网、道路铺设、停车棚新建等方面的改造,目前改造基本结束,门禁系统和停车棚充电桩将于7月份完工。改造后的小区,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逐步齐全,群众居住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以“新”换“心”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老旧小区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改善老旧小区生活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各县(市)区将对137个、214万平方米、2.74万户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估算总投资7.5亿元;到2022年底,形成成熟的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下一步,全市各部门将用“绣花功夫”做实做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增加群众的幸福感。
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 提高出行效率
最近,家住宝湖路(亲水大街—正源街)沿线小区居民会发现,家门口的道路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道路拓宽了,还多了一条慢行绿道。“沿华雁湖畔绿道一路走来,沿途风景如画,彩色的人行道与周边绿植相得益彰,宛如一条彩色的丝带沿河飘荡。”家住宝湖路国奥村的居民黄芹描述说。
路在景中,景在路上。宝湖路慢行绿道就像一条“彩虹”生态长廊,环绕在华雁湖周边,为其围上了漂亮的丝带。夏日清晨或者傍晚时分,不少市民在这里或散步,或跑步,或骑单车,或带着孩子游玩嬉戏,惬意无比。黄芹说:“慢行绿道未修建之前,机动车道仅有1米多宽,人车混行,走在其中提心吊胆,现在建了慢行绿道之后,道路宽敞得很,车道分明,行走在慢行绿道上,既舒适又安全。”
宝湖路(亲水大街—正源街)路段作为城南交通的重要通道,曾经因机动车道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交通易拥堵,存在安全隐患而饱受诟病。作为银川市“交通疏堵6+N”项目中53项配套工程之一,今年3月,宝湖路慢行绿道工程正式实施,项目西起亲水大街,东至正源街,通过2566米的慢行绿道改造,宝湖路的机动车道增加至7条,同时向南北两侧林带各拓宽6.5米,用2.5米宽的绿化带作为硬隔离,并新增各2米宽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极大提升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银川市新建大量楼宇社区,但道路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因为路网不畅造成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群众烦心事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银川市实施了交通疏堵“6+N”工程,包括节点立交化改造、打通断头路、建设立体过街设施、道路交叉口渠化等不同工程措施在内的建设项目。此外,从群众切实需要出发,我市将原计划投资17亿元实施的32个项目,增加到总投资30亿元的72个项目,将分四批实施,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持续建设小微公园 扮靓城市空间
6月26日下午,家住丽园南区三期的梁秋艳带着孩子到家门口新建的小微公园里玩耍。此时,有几位老人在休闲椅上休息,家长和孩子们则在健身设施上运动,一派温馨惬意的场景。“送孩子去幼儿园每天都要经过小微公园,接园的时候我都会带孩子来这玩上一会,这里环境好、又安全,孩子能开心玩耍,我也能运动健身,每天的幸福感都是满满的。”
梁秋艳口中的小微公园位于金凤区城市中轴线宁安大街与长城路西北处,建设面积约1公顷,投资285万元。该公园建设兼顾城市中轴线车行景观与周边校园需求,构建乔、灌、草结合的道路立体景观与宽敞休闲空间。“虽然小微公园刚建好,绿色植物也才刚种上不久,但过个几年,小公园里肯定是枝繁叶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着逛着,看着美景,心情肯定很好,想想都高兴。”梁秋艳乐呵呵地说。她认为,城市里不能没有小微公园,小微公园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如今的银川,像这样无门无墙、随处可进的小微公园是星罗棋布,见缝插绿、造景添彩,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绿色。
“今年市园林管理局共新建了6处小微公园,目前绿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园内的基础设施和健身器材正在逐步完善中,整体将于8月底完工。”据银川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以来,共打造了70多个小微公园,这些集观赏休闲、游憩社交、体育锻炼、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城市街头小微公园,已经成了银川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市民推窗就能见绿。
实干之责,始终如一;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民生服务,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持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让新时代银川的发展更具温度、更有质感。
记者 吴春霖 田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