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闽宁镇:产业焕发新风采 移民乐享新生活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7-28访问次数:字号:[]

闽宁镇的肉牛上了广州地标性建筑的广告墙,闽宁镇的钢丝网骨架管材填补宁夏空白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材料,闽宁镇的瓜果热销北上广成为连接东西部协作的强力引擎……这些故事背后,是闽宁镇坚持产业转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走出的发展之路。在这些故事中,记者看到了东西部协作硕果广利于民的精彩画面,也看到了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弘扬传承。


闽宁镇肉牛上了广州“小蛮腰” 产业优化助推东西部协作

在广州地标性建筑、网红打卡地“小蛮腰”——广州塔上,广州传记潮发餐饮有限公司投放的广告中,赫然打出了“自家养牛基地在宁夏”的字幕。广州人在享用鲜美的牛肉时,很难相信这些牛肉是从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空运而来,从屠宰场到餐桌仅需3小时。


说到这些源自于闽宁镇的牛肉,还要说起广州传记潮发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传发的寻“牛”之旅。2017年,为了能让食客们吃到高品质的牛肉,魏传发和他的合伙人一路北上,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闽宁镇的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每年4000头肉牛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后来他们就跟着我一起学起了养牛。”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刚回忆起最初与这几个广州人相识的场景,不禁笑了起来。


餐饮大鳄当起养牛人,隔行如隔山的屏障在魏传发等几个广州商人之间完全不存在。2019年,魏传发同几个合伙人一起在闽宁镇租地建起了养牛基地。


王瑞刚的牛投多少草料,魏传发的养牛场里就投多少草料。就这样,几个广州商人在闽宁镇搞起了肉牛养殖。


王瑞刚的肉牛和魏传发自己养的肉牛,被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传记潮发餐饮有限公司的各大分店,宁夏肉牛也因此上了广州“小蛮腰”的立面广告。


如今,王瑞刚的牧场里试种了“巨菌草”,这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在闽宁镇经营的菌草产业。作为肉牛的饲草来源,“巨菌草”承担着防风固沙、改善环境、以草代粮的科学使命。王瑞刚满心期待,魏传发也拭目以待。


走出宁夏的高端产品不止这一项。如今,闽宁镇以产业为龙头,引进各类企业34家,培育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文化旅游、光伏发电、商贸物流、劳务五大支柱产业,酿酒葡萄、肉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实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优质葡萄酒、优质果蔬频频在东南沿海城市崭露头角,成为连接东西部协作的强力引擎。


螺旋管材撑起转型升级梦 闽宁协作再续“山海情”

转型升级,对闽宁扶贫产业园的宁夏青川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强而言,有些急不可耐。前不久,王志强从上海定购的一套传动线终于运抵闽宁镇。随着设备陆续到货,王志强快马加鞭组装了起来。这是几条全新的生产线,未来将生产出不同于传统管材的高质量螺旋管材。


王志强苦心追求的高质量螺旋管材,防锈、抗氧化性能高,可广泛应用于水利引水工程、城市给排水、工业供水、电力、冶金、供暖等领域。


“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底,所以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安装,争取赶在7月底试投产。”王志强难掩内心激动,因为这一全新的产业项目投产后,预计能带动300多位移民就业,预计每年销售产值达1.7亿元。


望着眼前一幕幕火热的建设场景,王志强的记忆犹新。


2014年,宁夏青川管业有限公司在闽宁协作第十八次联席会议中签约落地闽宁镇,成为宁夏第一家引进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材的生产厂家。走过8年闽宁协作之路,企业迎来了转型升级契机。


2021年5月30日,闽宁协作第二十五次联席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闽宁镇建设产业园作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承接地,推动新阶段闽宁协作迈入更高层次、实现更好发展,让闽宁镇的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


如今,闽宁协作又结新硕果,距离宁夏青川管业有限公司不远处的闽宁协作(厦门银川)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闽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闽宁协作(厦门银川)产业园是闽宁产业园二期工程,由厦门市与银川市共建。园区将重点发展葡萄酒酿造及配套、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按照共建协议,闽宁协作(厦门银川)产业园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场地平整,招商活动也在同步开展。”


随着“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沿着“业兴、人旺、宜居”的发展目标,闽宁镇正稳健走在东西部协作示范镇的康庄大道上。


口袋鼓了日子美了 移民生活比蜜甜

养牛产业的优化升级,稳稳地端住了移民们稳定致富的“金饽饽”。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妥妥地承接了东西部协作的新任务。这些变化,让移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移民村里处处好风光。


在原隆村,家家户户自掏腰包美化庭院、砌起花池。村民马宏亮家的小院收拾得格外清爽怡人。马宏亮不光收拾了院子,还把自家小车库外墙贴上了瓷砖。“我们父子仨都有小汽车,现在一个车库不够用了。车库不能拖后腿,也得里子面子都好看。”马宏亮难掩内心激动。


在福宁村,村民袁杰这两天心情格外喜悦。刚刚带着媳妇和儿女从厦门、漳州旅游归来,就收到了儿子中考取得690分好成绩的消息。袁杰激动地对儿子说:“努力是有回报的,就像20多年前爸爸移民到这里开荒一样,现在啥都有了。期待三年后的你……”话没说完,袁杰已然声音哽咽。


在木兰村,老党员苏占银玩起了小视频。村里的“山海情”杯篮球赛、农村巷道整治都是苏占银的拍摄主题。从不会用手机的贫苦农民,到玩转小视频的乡间达人,苏占银紧跟时代潮流,向大家伙表达着他对移民新生活的热爱。


……


今年上半年,福建、宁夏两省区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间交流合作、结对帮扶,闽宁镇选派50名乡村振兴人才分批次赴厦门开展交流学习和能力提升培训,全镇建成规模化养殖基地10个,全镇肉牛存栏达2.3万头,羊存栏9.6万只,全镇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4%;全镇种植酿酒葡萄总面积达8万亩,建成立兰、中粮、贺兰神等大小酒庄13家,葡萄酒年产量2.6万吨;建成原隆、福宁、园艺及玉海村等设施温棚园区8个,各类设施温棚720栋,优质果蔬热销北上广等地;打造扶贫移民文化旅游资源、贺兰山自然生态文化、红酒文旅非遗产业等多张名片,现有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手工制品、葡萄酒等企业23个产品进入国家消费扶贫目录……


这一串串数据影射着移民村的新变化,村民的日子美了、生活富了、产业强了。今天,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闽宁镇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用勤劳双手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