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银川:生态修复 让黄河旧貌换新颜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8-24访问次数:字号:[]

一场新雨后,青翠满湖城。8月的银川,蓝天为卷,绿水为诗,目之所及,美不胜收。近日,记者跟随银川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美丽中国网观银川”之“黄河岸边是家乡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探访活动,走进黄沙古渡、黄河外滩、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等地,深刻感受银川独特的黄河绿色生态。


初秋的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里,野鸭在水中觅食,各种鸟儿飞翔嬉戏,岸边游人三三两两驻足观赏,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黄沙古渡现已有植物30余种、鸟类60多种,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每年都在递增。”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说。


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黄河河流湿地,位于银川市黄河东岸、毛乌素沙漠边缘。十几年前,这里因为乱垦乱牧等原因,造成了湿地植被严重退化、沙化,加剧了风沙流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银川市在湿地恢复建设和保护管理中,选择由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经营管理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模式,为湿地保护注入更多力量。


“我们企业参与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延续了治沙与保护湿地并重的方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田还滩,以及在沙漠边缘种植红柳、沙柳、花棒等进行生物治沙,基本遏制了沙漠对湿地的侵害。此外,这里还建设了湿地管理站,修建了保护围栏、管护码头、瞭望塔、鸟类观测亭等设施,并联合宁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湿地监测监控平台等项目,对动植物、水资源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监测以及保护。


镶嵌在黄河沿岸的黄河外滩昔日杂草丛生,通过近几年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如今野生动物明显增多,田园、湖泊、湿地处处是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景观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资源,粗犷的北国风光与柔美的江南风情在这里汇聚。


尤其是今年以来,黄河外滩、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联合,将黄河壮观的自然景色与军事展览相结合,打造了“生态+文化”的魅力景点。同时,随着银川鸣翠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七子连湖连通段荷花种植工程等5个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完成,银川的湿地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湿地总面积达5.31万公顷,人均湿地面积达236平方米。


银川集全市之力保护母亲河,让黄河生态系统更好地润泽一方百姓,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