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兴庆区::推动城市更新 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9-01访问次数:字号:[]

俯瞰兴庆区。本报记者 李靖摄


这是奋发向上的兴庆行动:

以补短板为抓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让城市品质再提升。


这是倾情民生的兴庆温度:

改造老旧小区,建设公园绿地,提升背街小巷,优化公共服务,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


这是美好生活的兴庆成色:

基层治理有新招,居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归根结底,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的最终诉求,是更好地服务市民、成就市民。今年以来,兴庆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兼顾“生产、生活、生态”,探索“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共享机制,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中奋勇当先,在基层治理中彰显作为,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宜人、生活方式更舒适、出行方式更便捷。


A 城市“里子”靓起来

一座城市的故事,往往就藏在巷陌深处,它们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所在,也是连通居民回家路的“最后一公里”。坑洼不平的路面全部换了“新装”,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不复存在,脏旧矮墙“变身”古色古香的文化墙……曾经不起眼的背街小巷,如今有了新的模样。


在双福巷,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道路两旁花木相宜,景观小品点缀其中,让人心情愉悦。“改造前的双福巷问题可不少。”丽景街街道雅苑社区党委书记艾羽告诉记者,双福巷周围有多个小区、学校的出入口,人流、车流量都很大,机动车在街边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针对这一问题,社区把街边空地改造成小微公园,又划定了专门的停车区域,还挨家挨户劝导飞线充电行为。


走进宗睦巷,树木郁郁葱葱,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文明标语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彩绘墙面、公益广告,既装饰了街道环境,又潜移默化地将文明之风吹入千家万户。其实,宗睦巷在去年就整体改造过一次,今年又补画了褪色的停车线,修补了破损路面,进一步进行了环境提升。


提起自强巷,曾经的老街窄巷已经成为“文艺范”和“烟火气”共存的网红打卡地,300多米的巷子设计为三个主题,“转角遇到爱”“漫游兴庆”和“老城记忆”将老故事彩绘成墙上风景,让大家邂逅文艺与文化。这里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他们拍完照再到周围特色店铺坐坐,享受银川的慢时光。


夜晚,来到热闹的兴仁巷,会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人们或坐在商铺里吃喝休憩,或拿出手机与街角小景合影,“繁华都市”和“城市乡愁”的印记随处可见,不管是设计感十足的外形风貌,还是各种美食的店铺,随时都是人气满满,消费场景和居住场景的“双景融合”,为原来拥堵、破旧的背街小巷注入了全天候、全周期的活力。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以小店经济、夜间经济为特色的活力街区。


推动城市更新,不仅要有“修补”的物质变化,也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兴庆区不搞大拆大建,把每一条背街小巷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有魅力的文明街巷,在改造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结合部分街巷生态形态,优化街区“业态”,传承街区历史“文脉”,留住老城文化特色,重塑街区生活场景,促进街区功能叠加和价值提升,也实现了对城市历史的保护与传承。


B “老破小”变身“幸福里”

让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永远是城市更新行动的“幸福线”。


目前,唐徕片区一、二组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现场工人们有序分工,有的在平整路面,有的在搬运砂石,有的在开挖管道,上下水管网改造、节能改造都在有序进行。


“这里建成时间早,很多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个别区域还存在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居住舒适度和城市形象,确实需要改造了。”凤凰北街街道崇安社区党委书记陈爱梅望着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说道。


而社区也把“小区更新什么,怎么更新”的话语权交给居民,激发了大家参与城市更新的热情。


在改造前,陈爱梅和同事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抽出空闲时间也会“扫街”,大家沿路观察居民的活动特点,再把建议结合起来,根据需求与施工单位对接,最终形成了大家满意的改造方案。


居民李翠芝经常向陈爱梅咨询进度,她说自己在这住了几十年,有感情了,很期待改造后的新面貌。


近年来,兴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完善道路交通、完善小区配套、美化小区环境以及打造特色风貌等多项升级改造措施,把基础设施落后的老旧小区打造成居民青睐的都市“幸福里”,一些社区还拓宽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托幼、停车、公共服务、休闲健身等服务,让大家在城市更新中感受到幸福。


宁静园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时将18间闲置车库打造成小微公园,还配套建成市民驿站、老年活动中心,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而这对居民而言,“15分钟”节省了时间、缩短了距离,更加深了情感、安顿了身心。


今年,兴庆区还实施“十小便民工程”和“十心实事”,包括打造小微公园、小停车场、小微市场及推行交通路网畅行、文化惠民、住房保障等工作,这些与城市更新息息相关的项目,见证着居民不断升级的获得感、满足感。


一大早,大新镇石油城农贸市场里,前来选购蔬菜水果的人络绎不绝。在兴庆区文化东路29号楼前院,一处可容纳50辆汽车的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傍晚时分,大新镇燕祥社区燕祥家园的居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来到新建成的小广场,锻炼、散步、跳广场舞。只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在城市更新和变化中享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C 精细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兴庆区聚焦多元共治、强化为民服务,促进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阿姨,送你一朵小红花,感谢你的无私付出……”送小红花的做法一般是奖励小朋友的,如今在胜利街街道南华社区,不少居民也都收到了小红花,这样轻松活泼的方式赢得大家的赞赏。


南华社区为激励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打造“送你一朵小红花”品牌。“小红花算是大家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积分量化的体现,每位志愿者都能通过参与各岗位服务获得相应的小红花,集齐7朵后,便可以去合作的商超、餐厅兑换。”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彩霞介绍,对于居民是否能获得小红花,社区有严格的标准,确保每一位赢得小红花的居民,都是实实在在付出辛苦的。


“前段时间,我协助社区清理垃圾,就获得了一朵,这样的做法带动了更多人的参与,大家动力十足、责任感也强了。”居民尹爱芳拿着小红花卡片爱不释手。


“小区里电瓶车充电位置太少了,能不能增加一些,解决充电难”“我家楼道里被邻居堆放了纸壳子、废家具等杂物,如果不小心引起火灾就危险了”“我们小区是老小区,楼道里贴了小广告。”前几天,丽景街街道银虹社区组织了一场由社区、业主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板凳会,生活中的烦恼,大家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工作人员将问题记下,这些天正在一一落实解决。


连日来,银虹社区通过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协商议事,推动小区治理向精细化延伸,提升小区公共空间利用率,构建空间友好、环境舒适、邻里友善的美丽家园。


据了解,近年来兴庆区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以网格员为主,网格协管员和网格公益员为辅,构建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为一体的“1+2+X”全科网格,实施“1+4+N”吹哨模式,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公安、综合执法、司法、市场监管部门,实现资源、力量和工作嵌入网格、闻哨必动,推动“1+3+N”专群联动工作模式,以党建为引领,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抓总,公安、司法、综合执法三方综治主力军联动协作,组织发动保安、义警、律师、商户业主等“N”个力量,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让基层治理“温度”与“力度”相结合,解决沉疴痼疾。同时,通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公共服务、人文特色“五大提升行动”,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升级。


记者手记

在共享共建中感受城市温度

在老银川人口中,兴庆区常被称作“老城”,老城区城市化水平高、优质资源集中,但也面临老旧小区、街区数量多、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近年来,兴庆区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让幸福感在居民家门口得到升级。


兴庆区在城市更新中,不是简单地为城市“换上新装”,而是去追溯历史、文脉,发掘和呈现特质,一街一特色,一小区一面貌,在提升品质的同时,烙下城市更多的历史印记,打造了城市更新的全新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新过程中,改哪里?怎么改?都由居民说了算。用力清扫出一条条整洁道路,用情改善一户户居住条件,兴庆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在做优城市形态、做强城市功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让居民眼前一亮、会心一笑,在共享共建中感受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