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点赞银川助力湖城“向绿而行”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9-07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银川举全市之力落实‘双碳’战略,这股主动作为的精神令人振奋。”“银川正用行动厚植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银川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由衷的称赞,出自国内顶级院士的内心。
9月5日,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拉开帷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胡晓炼,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文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袁士义、贺克斌,清华大学宝丰碳中和讲席教授罗开红、唐军旺等国内“双碳”领域顶级院士专家亲临现场,在共商“双碳”战略下的机遇与挑战,共话绿色发展未来的同时,也对银川落实“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
先天优势提早发力低碳银川频获赞
“宁夏的风、光无限好!”论坛上,解振华特使带来了精彩致辞。他表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能源等产业基地,不仅传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风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也有优势。过去,宁夏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但通过观摩了解,我们发现,银川正发挥首府优势,在城市、农村、园区、企业等领域积极转型,这种示范将对全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很好的借鉴。“在银川,我们重点观摩了宝丰集团,作为以能源化工、新能源、新型储能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宝丰集团正在探索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重塑为抓手,整合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绿电绿氢替代的一体化能源转型,开创了一条低耗能、低排放、低成本的工艺路线,为推动碳中和进程提供了强力支撑。如今的银川不光是减二氧化碳,实际上也在减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这里展现出的内容,让我们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有信心、有底气!”解振华建议,下一步,宁夏要结合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特色,积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当地风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光伏+”的新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鼓励支持绿氢产业的发展,推动“双碳”领域向西对外开放合作,服务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西部地区是新能源资源禀赋聚集地区、富集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大型基地,储能、氢能项目,超高压输变电网及新能源消纳项目具有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银川落实‘双碳’目标,主动作为、成绩优异,前景广阔、任重道远!”胡晓炼建议,要以此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支持西部地区绿色低碳新型产业发展,积极用好国家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助力银川实现“双碳”目标。
在江亿看来,黄河流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点地区,“黄河流域哺育了中华民族,如今面对能源革命,以银川为示范,希望沿黄各省区再次成为我们实现能源革命、完成能源革命的先导。”江亿表示,转型路径是先立后破,先建立高效可靠的供给系统,再通过市场机制淘汰旧的高端系统。银川要大力推进水电、光电、风电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热电供给的零碳热源问题,着力走出一条风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银川具有天然的风、光优势,我们将与银川深入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政策研究,共同探讨先行区建设路径和绿色低碳发展方案,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陈文开说。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奏响转型最强音
黄河之滨风云再起,头脑风暴阵阵来袭,思想火花激情碰撞。这个丰收的季节,银川元气充盈、信心满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银川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在推进能源转型、产业绿色发展、低碳新技术应用、“双碳”制度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上不断创新,提出在全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银川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两都五基地”。
其中,抢抓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5.2万亩,酿酒葡萄产量7.5万吨,3A级以上旅游酒庄6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30亿元。产业转型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将光伏硅产业作为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的重点,隆基、中环等一批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聚集银川,形成从拉晶、切片、电池到光伏发电以及配套碳纤维、坩埚、串焊等光伏材料的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汉尧石墨烯、墨工科技等储能材料生产企业投产试运行,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项目。依托中欣晶圆、盾源聚芯等头部企业,形成了小尺寸半导体硅片670万片、集成电路大硅片780万片的产能,大尺寸硅部件和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配套产业。引进落地晶环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晶片切磨抛智慧化等项目,已具备5500吨蓝宝石晶体、2160万片蓝宝石晶片生产能力。集中宁夏枸杞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重要优势,挂牌成立首个“国”字号枸杞研究院,设立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站,取得发明专利258项,年出口4800余吨。引进蒙牛等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核心区和优质高端乳制品重要原料基地,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今年10月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化单体液态奶加工厂。引入好大夫、微医、百度健康、京东等互联网医院及大健康企业141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达12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累计营业额达4亿元,连续三年荣获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等荣誉……
守护这份信心和底气需要持续发力。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导向,抢抓“双碳”战略机遇,供需两端双发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抓好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推广应用低碳零碳负碳绿色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