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0-2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唱一首悠扬的歌曲,跳一支轻快的广场舞,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成了广大市民群众常态化的文艺生活;周末带着孩子逛博物馆,去图书馆畅游书海,与老友相聚在文化馆,在“慢生活”中享受幸福时光、感受岁月静好……在银川,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个个“文化圈”渐渐成型,让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坚持以基层特别是农村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各种免费的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构建
窗明几净,满室幽香。一排排书架整齐地立在墙边,上面摆满了文学、教育、历史、科技等书籍。原木色书桌旁,几名学生捧着书,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退休的阿姨们组建了舞蹈队伍,经常在这里排练舞蹈;书画培训室内,热爱书法的老人正在挥毫泼墨……这些都是兴庆区前进街街道银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的场景。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健全的缩影。
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末梢,既是重点领域,也有薄弱环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公共文化服务面临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银川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文化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送文化,到基层“种”文化,扎实开展“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了菜单式、订单式、流动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你买书我买单、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等服务,重点推出了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你点单我送戏惠民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惠民演出2000场次,参与群众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每个乡镇、村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了宁夏乡村读书节、书香银川月阅相约等阅读推广活动20项200余场次。成功打造了“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全国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推出了曲艺乐翻天、百姓大舞台等服务项目,年均举办银川秦腔节、乡村春晚、花儿歌会、广场舞大赛、社火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30余项,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2个、博物馆3个、剧院(剧场)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9个、文化广场1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2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0个、城市阅读岛100个、农家书屋274个、农民文化大院87个,县级两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覆盖率均达到100%,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
今年夏季,银川市“文化惠民一元剧场”秦腔专场在全市各文化广场陆续上演,在多个文化广场展演30场(次),让戏迷一元钱在家门口过足戏瘾。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主体,顺应时节转换、四季分明特色,坚持条块结合、资源整合、扩大效应,着力打造“文化银川花开四季”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大平台,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好地突出地域特色,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经常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银川市打造出一批惠民精品文化活动,包括贺兰砚技艺及创意大赛、宁夏小曲赶大集,以及“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玉皇阁文艺演出等。同时,积极举办老年大学长期艺术培训班、少儿青年周末艺术培训班、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普及培训班等常规艺术普及项目;开设了声乐、古筝、舞蹈、服饰走秀、书法、中医养生等艺术门类34个班次的课程,切实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除此之外,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所焕然一新,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均向群众免费开放。
艺术产品创作收获颇丰
2022年9月15日,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揭晓,由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创作编排的作品《塞上儿女心向党》在众多优秀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第十九届“群星奖”。这是近10年来银川市在文化艺术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
回首全市文化产业的跨越路,10年来,包括文娱演艺、文化旅游、民间民俗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然建立,闪耀着璀璨之光。
目前,全市现有重点文艺剧目4部。其中,舞剧《月上贺兰》荣获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文华大奖特别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奖项;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创排的脱贫攻坚主题话剧《情系贺兰》被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列入“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戏剧作品晋京展演”优秀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自治区60大庆献礼剧目,受到广泛好评;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获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剧目、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最佳剧目奖。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文化产业特色村镇1个、文化企业2049家,从业人数12256人。
如今,随着银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之中。崭新的文化地标,多彩的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在银川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