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发挥“头雁效应”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1-2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11月17日早上八九点钟,在贺兰县习岗镇新平园区,卷保温帘的声音在园区内此起彼伏,34岁的种植户马龙每天早晚来此开关一次,这声音就像是增收致富的前奏曲,他百听不厌,“种地就像是上班,卷帘声就是提醒你,上下班打卡的时间到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旗帜高高飘扬,吸引了马龙等年轻人的目光,看着乡村产业日益欣欣向荣,他萌生了种温棚的想法。于是,2020年马龙在新平园区承包了40栋设施温棚种植辣椒、芹菜、梅豆等,走上了职业农民的道路。
虽然没种过地,但马龙肯学肯干肯下苦力。过去两年,他天天待在温棚里不挪窝,研究种植的品种、定植的行距、肥料的差异……马龙说,自己就像是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各种农业种植技术知识,也渐渐琢磨出了种地的门道。
“在此过程中也交了不少学费,比如用错肥、没控制好室温,从而导致减产、果实长不大,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马龙并不气馁,他说自己有着极强的抗压能力,坚信付出必有回报。
今年以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六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采取“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和内容,培育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领富带富能力强、扎根乡村、服务农业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加快形成“头雁效应”。新平园区每年能解决上千人的用工,村民以工代训,也逐渐掌握了新的温棚种植技术,而马龙作为致富带头人,也成为了大家伙的“主心骨”。
这几天,今年7月种下的红辣椒现在已到了收获期,一栋温棚1.5亩的面积,能产出七八千公斤的红辣椒,田间地头的批发价格能达到每公斤10元至12元。马龙说自己还想建一个冷库储藏蔬菜,等到价格好的时候再卖,这样就能少受市场波动影响。
种地两年,马龙也操心了两年,发间依稀可见不少白发,但他种地的劲头不减反增,他说未来想在广袤乡村干出一番大事业,让青春不负期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马龙等年轻的创业者们善学习、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近年来,无论是温棚种植、设施养鱼,还是发展民宿、传承非遗,亦或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在银川广袤乡村的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用热爱、专业和坚持在乡村一线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