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交通疏堵“6+N”工程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1-21访问次数: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银川市通过组织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科学谋划了4批72个项目,对城市路网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改造升级。截至目前,27个项目已开工,批复总投资11.5亿元。


从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到织密主干道,银川市通过实施多项重点道路工程,进一步疏通城市“经络”,强化城市“骨架”,同时改造慢行绿道,新建过街天桥,增加停车泊位……围绕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迅速提升优化城市基础功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行效率提升 生活品质改善

2020年是快递员刘勇难忘的一年,随着沈阳路快速通道工程全线顺利贯通,他从兴庆区货运集散中心前往西夏区集散点的时间平均节省45分钟以上,可实现快速出入京藏高速、乌玛高速等过境高速。“快递最重要的就是快,通过快速路实现了物流的快速传递,本来在市内需要一天的周转时间,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刘勇说。


作为一名快递从业人员,负责区域中转的刘勇期盼着能有更多新的快速路出现,2022年银川市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项目吸引了他的关注。刘勇告诉记者,贺兰山路作为银川市重要交通干道,这次快速化改造可谓彻底打通了堵点,为整条路的快速化开了好头。


目前,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项目已经正式通车,不仅解决了附近居民出行难,还为拉动区域经济提供了支撑。宁夏鸿泽四海餐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的团餐负责人杨明道每天需要往返三区两县对接客户,出行的效率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单趟行程节省10分钟,每天就能多见一个客户。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通车以后,从贺兰山路与天平街路口至贺兰山路与丽景街路口再无信号灯,为杨明道节省了不少时间。


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银川综合客运枢纽(扩建工程)火车站通道二期车行通道、金凤五路(正源街—民族街)道路工程、团结路(民悦街—凤凰街)道路工程……这些交通疏堵“6+N”工程无一不是为了打通城市道路堵点、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出发点,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


2022年银川市共谋划4批72个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29.4亿元,年度计划实施项目46个,完成投资10.8亿元。截至目前22个工程已完工,24个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已完成投资8.2亿元,年初确定的“交通通行能力有明显提升”的目标已初步实现。预计到11月底完工项目将达到40个,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


重点工程打造“智慧道路”

科学谋划是银川市交通疏堵“6+N”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前提保障。项目启动前,银川市邀请了北京、上海交通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指导,并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开展相关评估工作。聚焦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主次干道优化提升、打通断头路、完善慢性系统、交叉口立体化改造、平交口优化、设置立体过街措施、建设停车设施等问题,实施交通疏堵“6+N”系列改造工程,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效。


“改造后,各方向通行效率均得到提升。”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疏堵“6+N”工程充分体现了“智慧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改造后,四个方向左转和南北向直行的每小时通行能力提高约40%,排队长度大幅缩短,整体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银川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改造后,南北向行人及非机动车虽然仍是地面通行,但通过时间整体减少约80秒;东西向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距离虽然略有增加(贺兰山路北侧增加110米,南侧增加30米),但是不用等待信号灯,北侧通过时间减少10秒,南侧通过时间减少80秒。此次改造计划引入智能交通设计,主要包含交通信号灯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全部建成后将实现路口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可根据交通流量等参数实时调整信号灯的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使停车次数、延误时间及环境污染减至最小。


除了交通信号的智能优化,交通疏堵“6+N”工程还普遍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融雪沥青、蓄水系统、抽水泵站等,将传统城市建设中单一的“快排”模式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多目标全过程综合管理模式。团结路作为银川市重要的景观道路,建成后不仅能畅通周边居民出行的不便,还在道路中间建设了52米宽的带状公园,打造一条完整的绿色生态长廊。“根据海绵城市的要求,路面建成后将高于绿化带,路上的雨水可自然流进绿化带。”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面积绿化可以很好地吸收瞬间强降雨,极大提升银川市北部的道路景观形象,并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娱乐休闲场地。


据了解,2022年我市谋划海绵城市项目64个,总投资26.5亿元。截至目前,18个已完工,46个正在加紧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预计年底完工项目达到33个,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


家门口的道路变得更人性化

“家门口的路平坦、舒适了,民生工程真正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西夏区风华小区居民胡齐民说。


风华巷(宣和巷—朔方路)道路工程,是交通疏堵“6+N”工程中畅通城市微循环的一部分。为打通区域内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完善小区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市住建部门相继实施了风华巷、怡北巷等重点项目,有效缓解了朔方路、宣和巷、风华巷的拥堵状况。同时,风华巷道路铺设还采用了融雪沥青和透水砖,温度高于零下15℃时可自行消融积雪,从而方便群众出行,并减轻冬季除雪的压力。


今年11月5日,凤凰街(上海路—北京路)道路改造工程完成,这条建设年代久远的老路得到了彻底修复。改造工程涉及沥青路面修复、雨水管道更换、照明设施更新等。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陆续对上海路、民族街、凤凰街、长城路等建设年代久、道路病害较多的道路进行系统性修复,在上海路(凤凰街—中山街)改造过程中,通过改造重新铺设了4厘米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重新铺设了道路结构层,并新建了雨水管、雨水井等。


“利用对道路改造的机会,我们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城市管网也进行了更换。”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把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通盘考虑,在实施道路改造的过程中更换排水管道,一并解决了排水不畅的问题,杜绝了路面的反复开挖。


基础设施改造让幸福感满满

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道的提升也是此次交通疏堵“6+N”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由点及面打造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沿水系、市政道路等共建成人行步道、栈道、自行车道近300公里,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及方式在银川越来越深入人心。


今年我市实施了宝湖路(亲水大街-正源街)约2500米的慢行绿道改造,机动车道增加至7条,道路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骑行在新修的宝湖路慢行绿道,骑行者不时穿梭在绿化带与防护林之间,为骑行增添了许多乐趣。骑行爱好者窦小军经常选择这段路骑行,五彩斑斓、不断变化的彩色道路为他带来别样的视觉冲击,拍出来的视频、照片也很漂亮。近年来银川中心城区多条城市道路更新改造,拓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让城市“血脉”更畅通,让市民出行更便利安全。


老街道的改变更加让人耳目一新,新华路是银川有名的商业老街,车多人多是这一区域交通的一大特色,今年银川市实施了新华路(民族街—凤凰街)慢行绿道改造工程,在主车道两侧增加了各1.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同时将主车道由双向4车道增加至双向6车道,原先拥挤的道路宽敞了很多,市民行车体验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升。慢行绿道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路边也规划了整齐的非机动车、共享电动车的停车区域,让交通变得井然有序,让城市“颜值”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针对银川市民普遍关注的“停车难”问题,今年我市还建设了中山公园北门地下停车场和宁安东巷自走式立体停车楼,增加停车位600多个,再加上在路边增设停车泊位,计划年度共增加5000个泊位,进一步缓解市民“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