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实干 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1-22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五渡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无人机照片)
村队干部集体观摩锦鲤养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1月21日早晨8:40,走进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村委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会正在进行。五渡桥村党支部书记郭新龙逐字逐句读,村队干部们一字一句记,像这样的学习会,五渡桥村“两委”班子每周都会利用上班前的时间不定期开展。
乡村,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是一块奋斗耕耘的天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正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大力量。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在实干中
“早晨我们召开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会,一会我们还要到中心育苗园区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下去。特别是要到园区看一看,了解一下企业生产运行期间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谋划下一步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中、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上。”
9:30,郭新龙带着村队干部来到五渡桥村中心育苗园区宁夏九玄养鲤场内进行观摩,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锦鲤嬉水游动,生机勃勃。据了解,这里养殖的锦鲤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行情好的时候每天收入在4000元至5000元。
“老板,你们的用工情况怎么样?还需不需要雇人?我们村有个人很合适,他以前也搞过水产养殖。”五渡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俊杰和养鲤场负责人贾永甫攀谈了起来。
“好呀,我们特别希望懂养殖知识的人来一块学习交流,一起发展特色养殖。就算不会干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教。我们肯定会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共同把咱们五渡桥村的特色水产搞上去。”说起产业发展,贾永甫打开了话匣子。
郭新龙坦言:“带大家来看特色养殖产业,就是为了让大家开拓眼界、学习先进经验。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发展更多技术新、收益高的特色农业产业,切切实实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要求,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运用在解决问题中
“听说你这里都是网络销售,现在发展上还有啥困难?”来到另一栋种满了多肉植物的大棚里,郭新龙一见到大棚负责人马珂,就上前聊了起来。大棚里还有个直播间,里面直播设备一应俱全,马珂的网络直播带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现在我这里的主要销售方式就是直播带货,但是带货主播不好找,既需要懂多肉植物的品种、种植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能和观众互动。之前我自己出机票和住宿费,把云南的主播请了过来,工资给到了18000元,人家还不愿意干,产业发展上还是缺人才。”马珂一边打理多肉植物,一边回答着郭新龙的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直播带货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要向这方面发展,就得有这方面的人才。外面的人才招不来,那我们能不能培养一些本土的人才呢?”随着和马珂的交流,郭新龙的思路也在打开。一边是年轻人不愿回村,一边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人才,如何解决这样的供需矛盾,成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难题。
“现在是农闲,好多妇女闲在家里,如果能培训和动员她们加入直播带货,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咱们回去要开个支部会议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主意好,我认为可以试一试。”上午观摩结束后,郭新龙和李俊杰商量了起来。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在谋划发展中
下午2:00,五渡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新修的水泥路还未干透,新建的温室大棚还在进行最后的收尾,但大棚里的西红柿已经挂果,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介绍说:“尽管园区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我们已经提前抢种了蔬菜,就是为了赶在元旦、春节上市。”
郭新龙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着协调项目建设中的相关事宜。打完电话,他向记者介绍说,五渡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总投资2944.19万元,一二期建设现在基本完成,目前已经引进4家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年产值可达750余万元。“我们又争取到了自治区扶贫衔接资金3000万元,已经定制了一批大棚。下一步就是推进三四期建设,力争在两年内把村集体经济收益提升到100万元。”
郭新龙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关键是产业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而想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仅仅靠村党支部是不行的,需要全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块使。在育苗大棚内,他向大家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大家要好好看一看、学一学,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什么,今后怎么发展心里就有数了,有了方向,咱们就能少走弯路。”
说起五渡桥村下一步的发展,郭新龙充满了信心:“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休闲娱乐、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特色民宿等,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逐步把我们五渡桥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星级文明村。”
记者手记
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在兴庆区,一栋栋设施农业大棚加快建设,一个个中心村环境优美,一段段乡村路宽阔平坦,农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大农民的生产方式变了,增收渠道多了,日常生活好了,这些都是发生在银川农村的真实景象。在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养殖的观赏锦鲤一条最高可以卖到几千元,种植的多肉花卉一盆可以卖到几百元,销售的主要渠道也成了“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在党的领导下,五渡桥村已经建设成为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建有二代温棚44000余栋、优势产业覆盖率达到75%以上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农村正在逐步实现。
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实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希望的田野上,像郭新龙、刘占国、余立先这样的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大动力,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