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走“新”又走心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1-25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板凳课堂、长廊课堂、田间课堂 堂堂党课红红火火
永宁县: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走“新”又走心
唐艳娟(左一)和群众一起分享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
连日来,永宁县各乡镇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学习会、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深入庄点巷道、田间地头开展互动式宣讲,和群众面对面学精神、聊变化、谈感受、话愿景,以冒热气、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家入户、落地生根。
“板凳课堂”谈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份报告、几个小板凳,背靠着涂刷一新的文化墙,永宁县胜利乡胜利村的党员群众围坐在胜利二组干净整洁的路边,通过“板凳会”的形式听村党支部书记谢新宁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板凳会”上,谢新宁还通过列举大家身边的变化来宣传党的好政策,以乡村小变化讴歌时代大发展。
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庄,听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村民刘伏深有感触。他说,新农村建设一年一个样,乡村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长廊课堂”传党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在胜利乡八渠村新建成的民族团结长廊里举办的“长廊课堂”上,八渠村党支部书记唐艳娟和村民一起学习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话乡村发展、讲身边事例,对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奋进、交融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村民唐梅英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亲人之间就应该团结互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堂间隙,歌声响起,两位老人认真地演奏着二胡,周围听众轻声跟唱。演奏者是家住胜利小镇的居民杨俊林和刘润,两位老人均已年过六十。村民张焕表示,很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歌曲旋律都很熟悉,大家围坐在一起跟着唱,氛围很轻松,既学到了党的理论知识,又丰富了文化生活。
“田间课堂”谋发展
在烽火村的冷库前,农户正将山药打包装箱,销往外地。利用休息间隙,村党支部书记张旺强一边和务工群众盘算着今年的收入情况,一边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聊变化、谈民生、话心声。
烽火村出产的金沙水果远近闻名,全村604户村民几乎家家有果树。近几年,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北京七号”蜜桃、白玉山药等特色产业,并按照“把流量引进来,让特产走出去”的销售思路,积极利用电商等新业态将需求端“搬运”到村里,实现订单与田地的无缝链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烽火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日光温棚和冷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帮助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把村里的万亩水果基地做精做细,把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张旺强说。“这几年村上的变化咱都看在眼里,金沙水果牌子响了,农户腰包鼓了,大家日子美了,村上咋说我们就咋干。”种植户王建东说。
据悉,永宁县将进一步推广“流动课堂”这一载体,站在群众角度讲精神、传党音,通过拉家常、说变化、聊生产、谈发展的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进群众的心坎里,让群众愿意听、能听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