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三年聚“粮”成链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3-02-17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
2月14日,灵武市政府与中粮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透过此次合作,可以清晰看到银川市聚力奶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坚实步伐。作为银川引入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将有望带动建设一个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冷链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养殖全产业链项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这提振了实体企业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当前,银川市正沿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全力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这也是我市紧盯“链主”企业、“链长”企业,聚焦“三新”产业,发挥“头雁”带动效应的一个生动例证。
招大引强项目产业强筋壮骨
产业集群生态圈,是全产业链模式的最佳体现。去年以来,银川瞄准“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向全国“淘宝”,加大招引头部企业力度,以高质量项目的引进着力构建产业协作体系,全力推动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2月14日,灵武市政府与中粮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为银川的现代养殖全产业链布局再下一城。根据协议,中粮集团将围绕灵武市现代养殖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冷链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养殖全产业链项目。
这已是中粮集团与银川再度携手续写新篇章。因为早在2020年,中粮集团控股子公司已牵手银川,实施了蒙牛集团(灵武)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目前该项目正稳步推进,即将投产达效。
气候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优质、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这是中粮集团落子银川的重要原因,也是众多企业选择银川的坚定理由。
事实上,银川奶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坚定了企业落户的信心。2022年,全市奶牛存栏27.96万头,同比增长19.9%,生鲜乳产量118.53万吨,同比增长35.7%,单产水平和乳品品质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刚认为,此次合作对于推动灵武市现代养殖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发挥‘店小二’精神,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专业骨干,围绕企业所需靠前服务、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政策支持、前期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力争以最优的服务保障中粮集团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围绕“链主”企业加快延链补链
中粮集团作为农牧行业的巨头企业,一举一动都成为行业的风向标,该集团在宁夏正在布局一盘大棋。
作为首子最先落下的是位于银川高新区临港产业园内的蒙牛乳业(宁夏)有限公司乳制品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液态奶加工厂,也是蒙牛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技术最为领先的“数智化工厂”。
“厂区占地586.95亩,厂房由一个联合车间及多个小单体组成,设计24条生产线、日产能4500吨,主要用于生产特仑苏等高端产品。”项目建设经理卢光强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一家集国际化标准管理体系、智能化生产制造体系、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于一体的高端乳制品工厂。
“未来的工厂颠覆了传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生产,还能够成为旅游观光区。”蒙牛乳业(宁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规划秉承智慧引领、智能制造、尖端技术、一流水平的宗旨,集高端液态奶加工、配套包装、智慧物流等于一体。未来市民在这里可以参观高端奶的全生产流程,也能更好地通过参观感受到国家科技进步的力量。另外,由于临近黄河,这个工厂的环保标准非常高,是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亮点项目。
最近,这个设备先进的液态奶加工厂部分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作为中粮集团高端奶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综合项目园的重要项目,这个工厂是蒙牛集团在国内技术最为领先的“数智化工厂”,集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于一体。与此同时,工厂所在的银川高新区临港产业园配套建设了包装设计、制造供应和物流服务等项目,各环节可实现无缝衔接。
与高端液态奶项目仅有一路之隔的,便是中粮饲料(银川)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未来的产业不仅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还要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五根指头攥成拳头’形成合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银川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锐说,作为高端液态奶项目的配套项目,中粮饲料项目占地50亩,建设1条反刍饲料生产线,配套介绍原料接收、清理、储存以及成品打包发放、散装发放等系统设施,生产规模为年产18万吨反刍饲料,将为蒙牛集团灵武市白土岗养殖基地提供反刍饲料,同时为宁夏饲料市场服务。
汇聚产业要素推进科技创新
布局一盘大棋,每个落子都要十分讲究。中粮集团打造全产业链的源头是位于灵武市的现代养殖示范基地,春节前夕,该基地传来喜讯——3头克隆牛在这里降生!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团队经过500多个昼夜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国内首次采用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
此次进行克隆的奶牛将成为繁育优良群体的一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灵武市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培育出优良群体,为未来灵武市乃至宁夏的奶产业升级赋能。
“我们现在优良奶牛的年产奶量平均约10吨,实现良种群体繁殖后有望达到14吨,提升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林鹏飞认为,未来的农牧业也必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饲料,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牛奶。
无论是克隆牛的诞生还是“试管牛”的培育,都是为了解决国内奶牛长期受制于国外奶牛冻精技术的封锁,拿到国际良种奶牛繁育的入场券。“国内近70%的冻精都需要长期进口,导致了国内长期无法建立自己的良种繁育体系,奶牛性能退化速度逐年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迫在眉睫。”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文飞说,进口冻精繁育奶牛的模式让国内的奶牛种群不稳定,奶源受制于人,奶产业要做高端就更加困难,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认为外国奶比国内奶好的原因之一。
目前诞生的3头克隆奶牛生长状态十分健康。这是灵武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取得奶牛体外胚胎批量繁育技术成功之后,在良种奶牛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这开启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良种奶牛培育中担当核心和关键角色的新纪元,为破解我国奶牛良种繁育“卡脖子”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区域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从2020年第一家鲜奶加工厂开建,中粮集团与银川“联姻”三年,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共赢局面持续显现。
横向连接、纵向拓展。在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上,银川目标坚定,那就是持续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下大力气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提高头部企业的本地配套率。
2月16日,在中粮饲料(银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反复,各式各样的反刍动物饲料让人目不暇接。作为蒙牛集团百亿集群灵武产业配套饲料厂,该项目总投资9952万元,专门生产和销售反刍动物饲料,市场主要面向宁夏及周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区。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份份订单的达成,都是银川奶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绘就了蓬勃向前的发展路径。灵武市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师李学军介绍,蒙牛、亿美乳业等企业的到来,带动了银川饲草料产业发展。2022年灵武市种植优质饲草10万亩,实现产值2.36亿元,生产加工配送饲草料29万吨,实现产值1.49亿元。通过推广“春小麦+燕麦草”“青贮玉米+小黑麦”等高效利用土地的种植模式,亩均带动农民增收600元。
有了优质饲草料,更需养殖环节“加把劲”。2月16日,在宁夏新澳牧业有限公司位于灵武市白土岗乡的养殖基地,一头头体型健硕的奶牛或站或躺在温暖的沙床上,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微风轻拂的快乐。在这里,每头牛每天的运动量、进食量、产奶量、药物摄取量等多项指标都有严格把控,营养师会根据每头奶牛的情况精准配餐,保证奶牛摄入优质植物蛋白和粗纤维,提高鲜奶品质。
像这样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如今在银川比比皆是。银川聚焦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防疫制度化、管理智能化,通过外引内培,已拥有“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16家、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13家,规模化率达99%以上。
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培育产业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必须同向发力。近年来,银川市围绕“两都五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高端奶产业基地,在积极推进蒙牛乳业(宁夏)有限公司乳制品生产项目的同时,逐步完善优质奶源上下游产业链,在银川高新区临港产业园内还布局建设了中粮饲料(银川)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畜牧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置及全量资源化循环利用经济项目,既满足了园区10.2万头奶牛的饲料需求,也实现了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
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环环相扣、彼此支撑、相互赋能的全产业链,必将“链接”起银川市高质量发展的可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