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贺兰山下“紫色梦想”成就移民幸福生活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3-06-19访问次数:字号:[]

  炽烈的红色、迷人的芬芳、醇香的滋味……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早在几千年前,葡萄酒的魅力就让人沉醉。而如今,一瓶瓶葡萄酒除了带给人们味蕾上的享受外,还成就了脱贫路上的“紫色梦想”。

  “葡萄酒是唯一具有丰富层次酒香的酒类,可以品尝到水果香,还有花香……”在永宁县闽宁镇立兰酒庄的酒窖里,车间主管刘莉一边带着游客参观,一边介绍着葡萄酒的品鉴知识。如果不说,人们很难将眼前这个干练的酒庄主管和来自大山的移民妇女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因为一串串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美酒,刘莉的人生轨迹才有了更多可能。

  “以前从来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2013年前的刘莉,还住在山大沟深的固原市隆德县,丈夫外出打工,刘莉在家照顾孩子和庄稼。但是,老家的交通十分不便,孩子上学特别困难,就连最基本的吃水都是问题。“一年的收成全看老天爷脸色,忙碌一年下来日子还过得很拮据,家里十几块钱都拿不出来。”说起曾经的日子,刘莉说那几乎是一种“恐慌”,她害怕自己的这一生也会像父辈们一样,被深深地封锁在大山里。但是,让刘莉意想不到的是,2013年,移民搬迁彻底改变了她和乡亲们的命运。

  2013年,刘莉一家响应移民搬迁政策,从隆德县搬迁到闽宁镇。她最开始四处打零工,一次偶然的机遇,刘莉来到了立兰酒庄。从最初的锄草工做起,只有初中学历的刘莉硬是靠着勤奋好学,一路成长为负责整个酒庄酿造、生产和包装工作的车间主管。如今,刘莉和丈夫一个分管生产,一个负责种植,每天清早开着小轿车从家里出发,日落时分一起下班归家,两口子每月能收入1万多元。“现在孩子也考上大学了,我们的小家庭什么都不缺,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好日子!”

  从管护除草到葡萄种植,从采摘酿造到装瓶销售……在立兰酒庄,一串串紫色葡萄从蜿蜒的藤蔓上结出、采摘、压榨、酿造,直至成为一瓶瓶葡萄酒,也成就了上百位移民打工者的好生活。在基地里打工的移民群众,与刘莉一样,因为一串串葡萄和一瓶瓶葡萄美酒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只是发展葡萄产业带动移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小小缩影。

  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发源地,永宁县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建成投产了贺兰神酒庄、中粮长城天赋酒庄、西夏王玉泉国际酒庄、轩尼诗夏桐酒庄、保乐力加酒庄等20家酒庄,注册有西夏王、览翠、贺兰神、类人首、夏桐、天赋、霄峰等90余个品牌,打响了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截至目前,永宁县已建成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2.16万亩(占银川市总面积的46.4%,占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面积的94%)初步形成了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籽(皮、渣)加工利用、包装、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全县年产葡萄原料2万余吨,葡萄酒年销售量约1200万瓶,销售总额约2.3亿元,年累计用工近60万人次,工资性支出超6600万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