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230个红色驿站暖心更暖“新”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晚报发布日期:2023-07-26访问次数:字号:[]

  当前正值三伏天,银川开启“蒸烤模式”。7月25日下午3点,外卖骑手马煜送完最后一单午餐后来到西夏万达红色驿站。推开门,屋内凉气扑面而来,接了一杯绿豆汤,马煜坐下来,开始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整合24个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56个小蜜蜂驿站和150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资源,建设快递、外卖、司机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红色驿站230个,安排专人值班,确保驿站正常开放、设施功能完好、后勤保障充分,为“小哥”打造“第二个家”。

  街边有个“家”,累了就回“家”

  西夏万达红色驿站里设施齐全,既有舒适的沙发、凉爽的空调,还有微波炉、饮水机、药箱、雨伞、工具箱、书架,桌子上还摆放着消暑用的藿香正气水。“大夏天能吹着空调,喝上一杯绿豆汤,真的太幸福了。”马煜笑着说。

  目前,银川市有快递从业人员5500余人,外卖配送从业人员1600余人,网约车司机1800余人,这些被称为“小哥”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调研发现,这些人群在工作中面临着没有固定场所休息、权益保障较难、关心关爱空白等问题。”银川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专职副书记陈静说,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小哥”享受更好服务,去年以来,银川市聚焦新就业群体民生难题,立足多元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红色驿站”,提供多种服务保障,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为提高驿站的辨识度和利用率,我们按照有设施、有内容、有名称、有党徽,服务便捷化、清单化的标准,指导各地在党群服务阵地加挂红色驿站标识,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街边有个‘家’,累了就‘回家’的幸福。”陈静说。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在哪里,红色驿站的服务就跟到哪里。我市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在红色驿站内提供劳动维权、特殊关爱、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基础体检等30多项服务保障。

  不久前,在金凤区悦海新天地社区红色驿站,社区党组织邀请律师为辖区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开展了一场普法宣传。互动环节中,外卖员张强问:“前两天同事送外卖时发生交通事故,挺无助的,该怎么办?”律师杨国磊现场解答:“建议找平台企业沟通,上班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可以报工伤保险;也可以报交警,根据事故责任获取理赔。”

  前两天一大早,网约车司机刘虎带着女儿来到兴庆区丽景社区红色驿站求助,“今天又得麻烦你们帮我看一下娃,我跑车估计得晚上才能回来。”丽景社区辖区流动人口较多,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忙着打工,正值暑假期间,家里小孩没人看护。针对这一问题,丽景社区党组织专门开设了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免费看护和课业辅导班,切实解决“小哥”的急难愁盼问题。“我来银川打拼,社区党组织给我们的服务保障真的让人很感动。”刘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