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银川:“碳”寻企业绿色发展新机遇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1-14访问次数:字号:[]

  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1家,2个国家绿色园区,绿色产品17个……隆基、中环等重点企业拉晶速率、度电成本、能耗等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0.96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绿色发展水平领跑全区。

  “十四五”以来,银川市认真落实自治区能耗双控安排部署,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工业转型和降耗减排并驱,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助推工业经济迈出“增速快、质量高、后劲足”的稳健步伐。

  低碳转型逐“绿”前行

  “根据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要求,‘十四五’末,银川市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激励目标为14%,我市确定工业能耗强度目标为16%,2021~2022年银川工业能耗强度下降10.6%,完成了五年目标任务的67%;今年银川市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为4.8%,截至9月底,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424.9万吨标准煤,占全区工业6.7%,以9.8%的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支撑了19.2%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工业能耗强度下降7.9%,降幅超过全区6.7个百分点。”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催生新能源、新材料、新智能等技术创新加速涌现,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我市处于工业经济体量快速增加、能源消耗不断增大、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的关键期,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那么,如何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中?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低水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以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坚决淘汰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落后产能,引导产能过剩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主动退出,破解企业‘不想转’的问题,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行动,多措并举推动园区闲置土地处置率、用地产出强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稳步增长,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工业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绿色的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积极搭建节能技术装备推广、技术改造咨询服务等平台,加强供需对接,利用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推介工业节能监察、节能诊断服务等优秀经验和做法,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场景,解决企业“不会转”的问题;组织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通过主要技术装备、关键工序工艺、能源计量管理能效诊断,进而“对症施策”,提出专业的节能降碳措施建议,为企业定制符合发展实际的技术、设备、管理节能改造解决方案,引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引导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提高企业绿色化转型专项资金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减碳、降污、扩绿三大行动取得新的成效。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依托银川市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和“银川卫士”等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立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让企业“敢于转”。

  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银川市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建设光伏、储能、氢能、减碳降耗等方面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合作平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培养一批绿色转型专业人才队伍;促进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绿色技术的创新领域,牵头实施一批绿色低碳科研项目,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转化;支持化工、建材、火电等高耗能行业开展绿色低碳循环生产工艺研发,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促进工业与生态、工业与城市和谐共生,以科技赋能企业“加速转”。

  同时,银川市坚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的工业化,全面推动产业更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坚持把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举措,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补齐断点、夯实基础;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构建与传统产业配套协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态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新型工业化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