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生态治理为大美银川增颜值提气质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1-02访问次数:字号:[]

银川处处都是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大力建设“生态强市”的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深化环境污染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大保护。持之以恒补短板、久久为功促提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增添生态“颜值”,提升绿色“气质”,全力打造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银川样板”。

  A

  加强污染治理

  “生态环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银川,银川市聚焦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接续实施“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强化煤尘治理,2023年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治理3万余户,建立市辖三区散煤用户清洁煤供需台账;强化烟尘治理,对105家涉VOCs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深度分析,对VOCs治理全流程、各环节进行诊断,提出治理措施;实施大气污染 防治项目18个。”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强化扬尘治理,去年还对101处裸露地面进行了全面整治,开展了“洗城”行动等;同时还强化了气尘管控,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8个。

  去年以来,银川市持续深化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开展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制定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细化明确每个排污口的责任主体、整治措施及整治时限。邀请专家多次赴现场指导,及时处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逐级递进,打造具有银川特色的排污口“清单”。同时,我市还深化工业废水综合整治,开展水体返黑返臭风险排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在全市的不懈努力下,“蓝天白云、碧水绕城”由“奢侈品”变为“日常品”,屡屡刷屏朋友圈,“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美景在银川已然实现。

  B

  厚植生态底色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力度,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为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长期以来,银川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按照“气在管、水在治、土在防”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同时,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不断加快生态一体化修复。推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西夏区套门沟矿区整治、贺兰县宰牛沟生态恢复治理、闽宁镇矿山治理等项目,修复遗留矿坑2889亩,贺兰山治理成果得 到有效巩固;完成中部防沙治沙建设工程5.70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平方公里,造林7.6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修复草原1.5万亩。

  美丽河湖建设中,实施重点河湖项目28个,已建设完成14个,剩余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宝湖、典农河城区段通过自治区美丽河湖验收;鸣翠湖被国家林草局批准列入国家湿地名录,并参加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生态环境部正在进行第二轮审核,有望成为继沙湖后宁夏第二个国家级“美丽河湖”建设范例。“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挖掘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优势潜力和实践案例,总结推广镇北堡镇、闽宁镇‘两山’基地创建经验,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效益,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C

  产业向绿而行

  环境在变“绿”,产业在变“轻”。银川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项目牵动、企业支撑“五大战略”,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推动解决产业结构偏重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统筹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去年以来,银川市支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发展壮大,对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按照年度投资额的5%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给予奖励,帮助中盛建材、泰山石膏等7家企业争取到各级财政奖补资金1800多万元。同时,加快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及高附加值固废产品推广应用,绿筑节能、洁境科技等5个利废项目运行稳定,60%的煤炭开采企业实施了生态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项目,培育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区域辐射带动明显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跑企业;大力实施绿色改造,开展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特点的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示范创建。2023年,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6家,“无废企业”10家,7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去年,我市锚定‘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积极创建9类‘无废细胞’。已创建‘无废细胞’100个,打造‘无废细胞’示范点13个。”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银川市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链条各环节,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在闽宁镇开工建设,苏银产业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绿电园区”试点;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新建慢行绿道60公里,小微公园8个,60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银川市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此外,银川市还围绕“降污增益”总目标,深入摸排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权改革走在前列,启动VOCs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指导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与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银川市第一笔跨市排污权交易,成交额1059.92万元,交易数位列全区第一。同时,碳排放权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国碳排放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率先在全区启动碳普惠试点建设,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碳减排行动。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通过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破茧成蝶、育新注能,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