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银川:水上田园忙春耕 孕育秋收好“丰”景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3-18访问次数:字号:[]

  阳春三月,天气回暖,银川“水上春耕”逐步拉开序幕。随着虾蟹鱼苗“春放春管”黄金季节的到来,连日来,银川各处露天鱼塘及大棚暂养池的养殖户们将成袋的虾苗蟹苗有序投放进水中,开始孕育“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的美好“丰”景。

  银川水产品产量占西北五省区总产量的13%,是周边省区的苗种供应地和水产品集散地。2023年全市渔业水面18万亩,产量7.97万吨,渔业产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2%,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7公斤,是西北五省区平均值的4.8倍……这些喜人的数据,离不开近年来我市在养殖技术推广、管理模式创新、设施化改造等方面的努力与探索。

  技术领先 鲈鱼实现“北苗南运”

  3月10日,银川市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暖阳微风中,机器轰鸣、工人忙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该项目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由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总投资1150万元,建设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建成后,可向区内及周边省区提供福瑞鲤、大口黑鲈等优质淡水鱼苗,并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生态环保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促进银川市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引入最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有效满足银川市优质淡水鱼发展需求。”作为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军早早就将目光锁定在新品种上面,2014年就开展了福瑞鲤的养殖试验,2021年进一步尝试大口黑鲈的繁育,并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合作。

  王旭军告诉记者,近几年,他的公司在培育反季节鲈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开始向南方市场销售鲈鱼苗,走上了“北苗南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我们从南方买鲈鱼苗回来养,品质不高,成活率低,不适应本地的水质和气候,而且价格还贵,最贵的时候1.6元一尾,现在实现了本地化供应,价格降至了0.2元一尾,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已连续5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鲈鱼繁育研究,实现了鲈鱼的本地繁育,年产水花苗种1亿尾、规格苗种200万尾,水花苗种开口成活率达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0%。此外,通过应用光催化技术,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零含量,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水土适宜 江蟹品质不输大闸蟹

  3月13日,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永宁县望洪镇增岗村打造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从安徽远道而来的江蟹苗。

  一大早,园区技术负责人王传林就组织工人将这些蟹苗投放进池塘中,以免蟹苗过度缺水死亡。“下塘前要先在配好营养的水中浸泡两三分钟,让蟹苗提前适应水质,避免出现应激反应。”王传林从事螃蟹养殖多年,他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投放步骤,渔民们听了连连点头。

  不同于近年来大家熟知的稻田蟹,江蟹苗的养殖需要更精细的管理、更优质的种苗和更上佳的水草。王传林说:“通过精细化养殖,这些螃蟹能长到三四两以上,养得好的话达到半斤也不是难事。”

  王传林认为银川水质和气候十分适合养殖江蟹,其品质丝毫不输南方的大闸蟹,“本地水质偏碱性,加上气温适宜,不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江蟹能更好地生长。到了十一前后,银川人就能吃上本地产的江蟹。”

  目前示范园区拥有46个塘口,占地560亩,除了江蟹,还养殖南美白对虾、叉尾鮰、鲈鱼等新品种。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军说,他们今年还开工续建了标准化温棚,将推动种苗繁育、反季节养殖等高效养殖的技术发展。

  冯军等渔民们的奋进之路和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积极强化科技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仅开展了鲈鱼、河蟹、鳜鱼的苗种繁育和病害防治等研究,保障本地苗种供给,还开展黄河甲鱼无抗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和优良种质选育培养,制定了宁夏地区的黄河甲鱼养殖管理标准。

  绿色发展 养殖废水实现循环利用

  渔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对水资源需求较高。近年来,随着节水理念的普及,我市渔业也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外塘区域,有着企业自己的“节水秘诀”——即“三池两坝”系统。冯军介绍说,该系统包括过滤池、曝气池、沉淀池,以及将三池相连接的两座过滤坝,通过沉淀过滤,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杂物、有害病菌等,最终再循环用于池塘养殖。

  传统渔业养殖的污染源主要为饲料残饵、鱼类代谢物,以及养殖产生的氮化物、磷化物等,这些物质不仅影响鱼类生长,久而久之还会形成富营养化的养殖废水。冯军介绍,“如今有了三池两坝系统,园区不再排放养殖废水,而是进行循环利用。”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一方面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6800万元,改造集中连片池塘3.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30%,建设(在建)国家级种质场2个(宁夏黄河特色鱼类种质资源场、银川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通过渔业设施改造,提升渔业养殖效率和减少尾水排放,另一方面则通过应用“三池两坝”、稻渔综合种养、复合生态沟塘、温棚微生物降解等水质净化模式构建养殖尾水治理系统,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尾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0%,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案例典型,鱼菜共作模式被评为全国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优秀奖,全市适水产业呈现出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