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银川:做活水文章守护好生态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3-22访问次数:字号:[]

 

 

 

  对一个城市而言,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城市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近年来,银川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用水权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四水四定”原则,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盘活水资源,做好做实节水文章,力争实现节水增效双赢,城市节水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 实施深度节水控水

  银川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农业用水全部来自黄河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8%,市辖三区及永宁县、贺兰县城区生活用水依托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全部取用黄河水,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进出。

  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郑艳军介绍,去年以来,该局多措并举,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任务之一,通过持续完善顶层制度体系,构建形成《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一个核心和《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银川市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方案》《银川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三大举措,以及《银川市节约用水奖补办法》等制度为补充的“1+3+N”体制机制,驱动我市深度节水控水,为“四水四定”及节水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银川市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据了解,全市已建立重点用水户监控名录、用水台账,实现重点管控单位全覆盖。管网内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运行正常。2018年起,对管网外取水单位超许可取水,已全部按最高3倍现行水价征收水资源税,并移交综合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近年来,我市逐步关闭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区域内的自备井,农业工业用水原则上全部采用地表水,除生活用水、酿酒行业等特殊行业外,不再审批新凿机井用于农业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保护和涵养水源。”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张延祝说,为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银川市充分发挥集中供水、集中排放、永续利用、循环发展的调控作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取用水定额监管,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节水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持续规范市域各类取用水秩序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行业监管提能等举措,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郑艳军告诉记者,在农业节水方面,我市围绕水资源做好“加减乘除”,即在高效节水产业上做加法,在低效高耗水产业上做减法,在节水技术上做乘法,在治理尾水退水污染上做除法,坚持适水种养、量水定产,坚持因地制宜、因产适宜,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立体种养和生态循环等多种模式,形成集约效应。全市已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测控一体化闸门覆盖区全部按照计量系统测定的水量核算水量水费,目前全市三区两县一市已全面推广“高效节水”模式,让每一滴水“活”起来。

  贺兰县稻渔空间作为“以水定产,节水增效”的典型,正在大范围推广。稻渔空间采用循环种养、以渔治碱、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的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水稻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高密度鱼池、高标准稻田、深水环沟等基础设施,实验示范智能化低碳高效养殖、稻渔水循环生态立体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水在“鱼池—环沟—稻田”中闭合循环,实现养鱼产生的富营养水种稻,稻田净化后的水养鱼、养蟹等,构建了“1+X”稻渔种养模式。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凯表示,相较于以往的大水漫灌模式,现在种植水稻可节水40%左右。在稻渔空间,除黄河水得到高效利用外,化肥用量较之前减少了30%。

  在工业节水方面,从2020年起,我市建立了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在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设立水务经理(主管)和专职水管员,负责单位节水用水日常监管。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企业,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下达了用水计划。据张延祝介绍,市水务局将对纳入监控名录的重点用水单位进行监督,重点监督取水许可、计量设施、用水过程、节水措施、定额计划执行情况,用水单位如果超计划用水将采取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计收水费。市水务局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取用水单位变化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并公布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张延祝表示,通过严格项目和用水“双限批”,持续规范市域各类取用水秩序,全面开展确权成果复核,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8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计达到0.56。通过紧盯城镇、工业重点水域,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全面节水,降低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三区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率达100%。

  “目前,我市已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银川市政府绩效考核,严格落实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全部开展节水评价,并建立节水评价台账。”张延祝说。

  优化水资源配置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58.9%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再生水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资源形式,正在为弥补水资源短缺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作为银川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深化用水权改革的具体实践,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今年7月将全部完 工并交付使用。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以湿生植物、乔灌木、水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丰富了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强了水质净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行将优质再生水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绿化用水和生活杂用水,节约黄河水。

  走进阁第湖可以看到,来自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水正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湖内。自银川市南部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通水投用后,来自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近400万立方米再生水流入南部片区湖泊,保障了南部片区河湖生态基流,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实现了黄河水的优化配置。阁第湖每年的黄河水补水指标较少,有了再生水补给,不仅解决了湖泊干涸的问题,而且节省出的黄河水指标可以用于工业产业生产。

  “作为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银川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市水务局水利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破解“十四五”期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困境,着眼目前河湖生态 用水优水低用突出问题,市水务局以置换黄河水保障银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河湖生态用水优水低用及现状再生水利用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寻找突破点,谋划实施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银川市南部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和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利用工程等再生水利用项目,全面优化河湖生态用水配置。

  与此同时,全市市政再生水管网不断完善,丽景街、友爱街、贺兰山路等重点区域实现再生水管网覆盖,2023年底累计利用各类非常规水1.307亿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8.9%,同比2021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接下来,市水务局将以加快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为核心,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问题,推动建设河湖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

  发展民生水利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直以来,银川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围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以节水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权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银川市通过不断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以依法节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等手段,进一步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以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银川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等宣传节点,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五进”活动;去年,在银川市青少年节水惜水教育基地,组织千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水利科普文化、节水宣传活动10余场次。通过播放节水宣传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发放彩页等方式,营造了全社会节水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节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更离不开居民小区、学校、机关单位等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改造。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北关社区是一个“节水型社区”,走进该社区金桥雅居小区5号楼,这里的每个雨漏管道下面,都放着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这些都是5号楼2单元住户谢玉梅的节水妙招。“平时用洗衣机洗衣服,排出的水沿着下水道流走,实在浪费。”谢玉梅说,她在洗衣机的出水管上加了根管子,把水引到一个大桶里,用来拖地、冲厕所。“我尽量把洗衣服和擦玻璃放在同一天,这样洗完衣服的水正好可以擦玻璃。”

  作为自治区节水型高校,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各项工作,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学院通过实施分布式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项目,以“合同节水”为项目蓝本,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及管网运行情况,利用国内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收集污水处理后用于冲厕及绿化,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今后,将继续在优化校园水资源配置、深度节水控水、智慧水务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把学院建设成智慧化节水型校园。

  张延祝告诉记者,为推动深度节水控水,市水务局引导企业、园区、高校加大节水改造投入,鼓励各单位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组织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园区及高校。截至目前,创建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节水型企业8家,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67%;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809个,本级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率达到64.21%;建成10所节水型高校,节水型高校建成率63%,建成宁夏大学一期,宁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期、二期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节水型高校在全区形成示范效应。

  如今,随着城市节约用水宣传的广泛开展,在银川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节水宣传,社会节水宣传氛围浓厚,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国家节水型城市”也已成为银川市一张新“名片”,一幅山环水绕、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和谐图画徐徐铺展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