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好山好水好生态大美银川满目新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奋楫争先厚植生态强市绿色沃土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05访问次数:字号:[]

蓝天碧水映湖城。

 

银川湿地吸引鸟儿驻足。

  夏意浅浅、绿阴冉冉、青山隐隐、碧水潺潺。假日休闲时,徜徉于银川湿地湖畔,观鸟翱蓝天、赏鱼翔浅底,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美丽风光印证着银川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护水、育林、净土、治污……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银川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近年来,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盯各项约束性指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努力建设生态强市,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

  厚植底色 精心呵护蓝天绿水青山

  “银川的天越来越蓝,怎么拍都有最美的底色。”喜欢用镜头记录城市发展变化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由衷地感叹,镜头里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把身边的自然景观衬托得越来越美。

  今年以来,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对标对表2024年国家、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银川市两会精神,制定了《银川市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关于银川市加快生态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及《银川市2024年水、大气、土壤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文件,明确任务书、画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为银川生态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 空气常新,蓝天白云入画来。如今晴空万里的“银川蓝”已成为银川生态文明的金字招牌。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按照“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思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清单,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在控治煤尘、整治烟尘、防治扬尘、严治汽尘上下功夫,实施兴庆区北塔四六队棚户区改造项目,对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燃煤锅炉、贺兰昊阳供热站等实施“煤改气”,减少碳排放。同时,对全市污染底数全面摸排,建立污染源解析清单,掌握各行业、企业污染物具体排放情况,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帮扶,多措并举提升全市空气质量。

  ——人水和谐,一澜碧水绕城来。夏日的银川湿地树木成荫,水声潺潺,凉爽宜人,依水休闲已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第一选择,而这离不开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稳定运行,投运第一、第二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 58.49%,1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同时,对277个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进行“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已完成整治252个,整治率90.9%,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40%的任务指标。开展全市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在全区率先完成重点河湖“水生态体检”全覆盖。成功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市一策”科技驻点帮扶,促进水生态保护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全域无废,打好净土保卫战。翻开银川市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图,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的一项项举措务实有力: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定保持100%;建立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机制,有效治理城乡“白色污染”;持续开展“绿盾行动”,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内非生态活动;严把供地环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前置审查,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科学合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4%,稳居全区前列。

  “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既出雷霆之举,又下绣花功夫,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持续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紧盯目标任务,突出抓重点、强弱项,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该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执法有力 守护一方生态沃土

  污染防治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碧水蓝天常驻,离不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源头治污、铁腕治污举措。

  ——严查严管,打好反馈问题整改歼灭战。铁腕治污,整治显效。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台账管理、定期调度、督办落实、验收销号”工作模式,紧盯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导向方向,结合反馈问题开展前期督查检查和自查。统筹抓好中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治区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等问题整改,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整改到位。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整治,对群众举报反馈的所有环境信访案件和问题线索,建立清单、责任到人、逐一核查答复。严厉打击排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提升质效,加强自身建设能力提升。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生态环境监测资质扩增至351项,实现了水、气、声、土壤、固废环境要素的全覆盖,能够客观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建成银川市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平台,为精准治污提供“新引擎”。与此同时,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完善大气臭氧—VOCs协同控制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为臭氧精准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加大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整治检查力度,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提升监测能力和预警预报分析能力。

  ——依法治污,持续加大执法力度。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利剑治污”大气污染执法攻坚、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暨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弄虚作假专项监督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回头看”、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专项整治等5个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共下达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9份,罚款金额136.772万元,发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11份,轻微违法免罚金额70万元,适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处罚案件1件,适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处罚案件1件。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发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作用,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政企互动共建,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创新模式积极开展“执法+服务”、“送法上门”等举措,切实以“一条线”式精准服务串起联系服务企业的“新实践”。

  精准施策 高质量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绿色发展给银川带来新机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成为新形势下银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转型,排污权、碳排放权改革稳步推进。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积极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扎实推进排污权改革,动态更新排污权4本账,面向现有排污单位核定初始排污权577家、可交易排污权17家,收储政府储备排污权466家,有效增加排污权交易主体数量,提高交易市场活跃度。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宁夏康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银分公司等10家企业进行VOCs污染因子污染物治理成本调查,提交污染物治理成本调查表。稳步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完成13家重点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信息月度存证化审核工作,督促完成年度报告上报工作。开展碳普惠减排场景方法学—公共领域低碳出行及分布式光伏发电方法学征集工作。

  ——项目为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大抓项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面谋划储备生态环境领域项目,从政策把握、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等方面力促项目谋划质量、数量双提升,动态谋划储备生态环保项目67个,计划总投资约49.01亿元。银川市第七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七子连湖示范片区水环境提升、启元药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评审并纳入生态环境项目库,计划总投资约23.51亿元,已争取到位中央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资金8.04亿元,以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项目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双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生态美、城市兴。作为西北唯一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的银川,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奋楫争先、逐浪前行,以督促治、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靓丽响亮,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把生态强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着力破解突出生态环保问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切实筑牢美丽银川建设安全屏障。持之以恒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打好“组合拳”,打造银川生态文 明建设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