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 绘就美好画卷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19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俯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各色彩稻竞相拔节生长,描绘出一幅乡村“丰”景美丽画卷。
工人在银川市贺兰山东麓的沃尔丰酒庄清洗、分拣酿酒葡萄。 新华社发
夏季,银川农业朝气蓬勃,设施温棚里,瓜菜满藤,鲜翠欲滴;露天农田中,水稻、小麦、玉米等长势良好,静待丰收;池塘鱼田下,鱼翔浅底,虾蟹“横行”……这些生机勃勃又热火朝天的农业风景,恰是我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
近年来,银川市统筹抓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打造新样板上攻坚突破,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
产业兴旺 乡村更富裕
产业兴,百姓富。近日,记者来到永宁县望远镇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从高空俯瞰,这里温棚紧密排布,无数的电瓶车、三轮车穿梭其中,移民正忙着进行各项农事。
富原社区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区,也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重点社区。2022年以来,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望远镇实施了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温棚31栋,二期建设温棚45栋。
该园区主要以“党支部+合作社+移民”的模式进行运营,针对移民群众缺乏种植技术问题,富原社区一方面组织大家外出学习,一方面联动龙头企业为移民提供技术指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移民群众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
移民黄存仁租赁了4栋温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虽说以前在老家学过一些温棚种植技术,但真正面临“实操”时,他也犯了难,“具体到一些农作物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得亏社区给请了农业专家,不定期下来指导,渐渐地才有了些经验。”
不仅掌握了新技术,黄存仁还用上了新装备。在他的温棚里,装配的智能系统可以自动监测光照、温度、湿度,种植户只需操作手机,就可以随时掌握温棚各项数据,并进行适度调整,“现在种田可是方便多了,我之前还陪老伴去北京看病,温棚的情况也能从手机上看到,很方便。”
忙碌一年,黄存仁一家靠这几栋温棚增收10余万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黄存仁说:“感谢好政策,让我们从大山里搬出来,还过上了好生活,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当前,我市聚焦“六特”产业,大力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品牌提质计划,以“稳粮食、增蔬菜、优奶业、扩水产”为重点,打造“两带两地六区”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
生态宜居 乡村更和美
乡村宜居宜业,离不开良好的居住环境。贺兰县常信乡团结村居民房多数建于20世纪90年代,这几年陆续出现了窗框进水、保温效果较差、玻璃脆裂等情况,不但影响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民生大事。去年,团结村村干部广泛征集村民的改造意见,针对农房“夏天不防蚊防暑,冬季不防风保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选用结实耐用的铝合金门窗、保温效能更好的双层钢化玻璃,实施外门窗结构改造项目,切实提升农房保温效果,让门窗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家家户户。
今年上半年,团结村第二批外门窗结构改造项目正式开工,项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清洁能源改造,对辖区9个社608户农房进行了施工。村民王新林表示:“门窗安上后,屋里面不仅敞亮,还很保暖,比往年室内温度都高,这真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
除开展外门窗结构改造外,团结村今年还对个别危旧房屋进行了修缮,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接下来该村将继续动态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村居建设上下“功夫”,让“农村改造”成效切实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自2018年开始,我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全市行政村划分为示范村、提升村和整治村进行分类管理,以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等目标任务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全市乡村面貌不断换新颜,不仅换门窗、修房屋、改能源、挖水渠,还实施户厕改造、建设污水处理管网、组织农村垃圾收储等建设,一幅干净整洁、风景优美的宜居宜业乡村画卷正缓缓铺开。
美丽的人居环境在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也为村庄引来了旅游产业。在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饶有兴渠生活圈”,村集体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研学实践、瓜果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娱乐、亲子互动为一体农旅融合项目,每年吸引数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在银川类似“饶有兴渠生活圈”等一大批乡村文旅产业、民宿田园康养项目陆续建成,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移风易俗 乡村更文明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铸牢乡村振兴之“魂”。当前,我市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倡导节俭婚俗新风尚,让“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在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五社,刘立新与张兆荣家庭“零彩礼”为孩子办婚礼的事迹一直是村民学习的榜样,他们打破了彩礼攀比之风。
1998年出生的刘佳成是刘立新、姚晓红夫妇的长子。谈婚论嫁的时候,亲家张兆荣夫妇和儿媳张颖没有要求收取彩礼及其他费用,积极响应“低彩礼”“零彩礼”,自觉摒弃婚俗陋习和陈旧思想,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以实际行动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
“女儿的婚事不是买卖,孩子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只要小两口的性格脾气合得来,在一起过得开心幸福就好,没有礼金也没关系,高价彩礼只会增加双方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双方的感情产生隔阂。”张兆荣说道。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张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美满。对于父母当初的做法,张颖心里满是感激:“当时我爸妈不但没有要彩礼,还给我贴补了点,我们刚结婚时也没有外债,现在手里也有点积蓄了,能有如今的生活,真的特别感谢我的父母。”
幸福村村民对此更是纷纷夸赞:“他们两家给大家带了个好头,高额彩礼只会给双方家庭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孩子结婚后的生活质量,他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他们“零彩礼”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引得村民交口称赞。我市以政策宣传和典型示范为引导,破除陈规陋习,抵制高额彩礼,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培树先进典型、推动文明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全市通过社会宣传、入户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对高额彩礼治理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村民从讲排场、比气派的陋习,到弘扬比文化、比家风的新风尚,文明习俗观念深入人心。
治理有效 乡村更幸福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开展积分制、廉洁文化宣传、法律明白人等制度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美丽的乡村环境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在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农机具也摆放有序。据五渡桥村党支部委员蒋伟介绍,该村把各项事务和移风易俗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积分制示范样板,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崇尚文明新风。
村民王学梅家的庭院坐落于一片花草树木之中,一到傍晚,她就沿着干净平整的村道闲庭信步,美好生活真实可感。
“以前道路灰扑扑的,大家房前屋后堆满了垃圾,有些臭水沟一到夏天就熏人,但自从村里实行了积分制,变化还是很大,把大家伙儿给动员起来了。”王学梅说。
随着“积分制”的深入推行,五渡桥村村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行动中来,这些志愿服务被量化为积分,村民可以按照积分兑物的标准,去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攒积分”带来的成就感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如今,银川市已经全面推广积分制模式,每个村、每个社区都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积分和物品兑换规则,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新动能。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清廉之声广传万家、浸润人心。今年3月,经过精心筹备,贺兰县金贵镇廉洁文化阵地正式对外开放。
该阵地位于金贵镇集镇中心位置,展陈内容与时俱进,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廉洁文化建设等内容。阵地由廉洁文化绘画摄影展、家风家训故事巡展、廉洁文化体验室、金贵堡老街等模块组成,内设历史沿革追溯区、模范典型学习区、家风家训互动区、智能学习竞赛区、电子留言打卡区等区域,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在笔墨渲染、光彩留影间,倡廉洁之风,养浩然之气。
贺兰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廉洁文化阵地既挖掘出红色文化资源,融廉于红,又挖掘了历史文化资源,融廉于史,同时还精心挖掘家风文化资源,融廉于家,打造“有血有肉”“有根有脉”“有声有色”的廉洁文化精品力作,呈现集展览、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式廉洁文化盛宴,让党员干部群众都能听得懂、看得进、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