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渠流淌千年 浸润塞上湖城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19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在贺兰山中路北侧,一座便民桥横跨唐徕渠,既方便市民出行,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仲夏时分,从银川城区出发,一路向东去往黄河的方向,千里沃野尽收眼底,视野所及满目苍翠。这些绿色,是从黄河里流淌出来的。展开宁夏引黄灌区渠流一览图就能清晰地看到,黄河水经过一条条古渠,流淌进银川平原,再通过无数条像毛细血管般的支渠,浸润着银川的每一寸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银川人,也赋予了银川“塞上湖城”的美誉。
滔滔黄河水,自巴颜喀拉山脉而下,穿高原、过雪山,汇集众流,波澜壮阔。流过黑山峡进入宁夏后则一改脱缰之势,水流趋于平缓,河谷豁然开朗。水流的趋缓,使泥沙在开阔而平坦的土地上沉淀。舒缓的水源、丰厚的沃土,为灌溉农业的形成奠定了自然天成的地理基础。
此间水土肥沃、湖泊众多,风光秀美、物华天宝,谓之“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引黄古灌区从公元前215年就开始开发,距今已有2000多年。
2000多年以来,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等秦汉至明清开凿的14条千年古渠系至今仍在汩汩流淌,滋润着银川平原的良田沃野。其中,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仍然是银川灌区的“主动脉”。由这些百年以上的“主动脉”派生出来的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在银川平原密如织网,为农田源源不断地输送黄河水。
其中,唐徕渠是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自流干渠,流经银川83.8公里,就像一条玉带,缠绕在银川市兴庆区与金凤区之间,承担着银川20万亩湖泊湿地生态补水任务。自1998年以来,唐徕渠持续为银川37个湖泊、12个湿地、5个公园等20万亩湖泊湿地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每年补水量占全区湖泊湿地生态补水总量的75%。
“夏日,漫步在唐徕渠畔,渠水悠悠,两侧草木旺盛,芳香扑鼻,行走在健身步道上无比惬意,是银川市民的休闲好去处。”市民鲁斌说。在他看来,唐徕渠穿城而过,让银川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美。
得引黄灌溉之利,银川这座西北内陆城市有了“水抱城”“七十二连湖”之称,丰富的湿地资源也成为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驿站”与栖息繁殖地。得益于黄河,银川拥有了典农河、鸭子荡水库、鸣翠湖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拥有了阅海、鸣翠湖、黄沙古渡、宝湖和鹤泉湖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千百年来,一条条古老渠道默默流淌,记录着银川平原的变迁,孕育和滋养着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流润千年,惠泽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