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老照片 开启的时空之旅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7-29访问次数:字号:[]

 

 

 

 

  上世纪60年代的新华街。 李鹏 提供

  今天的新华路。范诚哲 摄

  银川客运汽车(摄于1968年)。 胡健 提供

  整装待发的城市公交。 丁婧 摄

  1986年的银川东方红剧院。 丁翔宇 提供

  东方红广场。梁玉梅 摄

  昔日的银川百货大楼。 胡健 提供

  今天老大楼夜色。李本建 摄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王敏翻拍自展览展板

  贺兰山,宁夏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标识。亘古以来,其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塑造与佑护,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并与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相共振,深深影响着银川人的风骨。贺兰山,是险峻,是亲切,是博大,是包容,是坚毅,是勇敢,是开拓,是进取……

  自本期起,《银川晚报》人文、博物周刊等人文与副刊类版块,将统一以“贺兰山”为文化标识,更名为贺兰山·文化周刊、贺兰山·博物周刊等名称,在“贺兰山”这一文化标识的统辖下,打造全新的《银川晚报》周刊、副刊文化,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深度、更有看点的文化内容。新名称,新起点,新历程,“贺兰山”与你一同精彩前行。

  李振文

  这段时间,如果你在银川的海宝公园漫步,或是在友爱街旁的吾悦广场逛街时,一定会发现,在公园和商场的醒目位置,都展示着一张张特殊的照片。照片的排布很有趣,几乎都是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放在一起形成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之下,一个关于“银川老城”的过往和现在,被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们不由地放慢了匆匆脚步,跟随照片完成了一场有趣的时空穿越。

  01

  银川人的故事

  这场特殊的摄影展,是从7月15日开始的,第一阶段展出时间会持续到8月5日。和很多主题摄影展不同,本次由兴庆区委、区政府主办的“我记忆中的银川老城”摄影展,不仅仅追求摄影艺术感与拍摄技巧性,更是希望通过一张张今昔对比的照片,讲述属于银川人的动人故事。

  就算是在人流熙攘的商场里观看这些照片,浮躁的心也会被瞬间抚慰——那些黑白照片上定格的画面,是一些人早已流逝的青葱岁月,他们将汗水留在每天上班的车间,也曾在拥挤的土坯房里,组建起自己的小家;那些画面也是一些人无法回去的童年记忆,有孩提时经常去划船的公园,有周末常去闲逛的老街古巷,也有曾经上学时的教学楼,还有每天放学后就在其中玩得不亦乐乎的家属院……

  照片同样吸引很多年轻人驻足,因为展览中的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充气城堡里欢笑着的孩童,健身跑比赛中的矫健身影,穿戴好整套设备在冰面上练习速滑的“运动健儿”……一张张记录着新时代里的人们崭新生活的照片,让很多年轻人看后也十分有共鸣。

  02

  珍贵的回忆

  “用这样的视角认识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像是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穿越’之旅。那些黑白照片,一下子就将我带回到了父母年轻时生活、工作过的时空。”杨莹今年38岁,母亲以前是宁夏一锅炉厂的工程师,父亲曾在昔日一家百货公司上班,说起自己对“老城”的印象,杨莹最深的记忆,都在家里的几本老相册里,那里不但珍藏着属于爸妈最珍贵的回忆,也有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小时候是在北门那片长大的,对于那时的‘老城’十分熟悉。”

  杨莹说,看到这次摄影展完全是不经意的。“上周我陪妈妈去转街,是她先发现了在商场大厅里展出的照片,特别激动。因为展出的很多照片,她都能讲出与其有关的故事来,尤其是在老照片中,看到一些早已拆除的建筑、城门,已经改造过的老街时,她就拉着我一个一个介绍属于‘银川老城’的故事,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

  03

  重回老照片“现场”

  而对于杨莹来说,这次展出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对比”。在古迹风韵、街区焕新、生活拾贝、时光如歌四个主题内容的展区里。每一张老照片的旁边,都搭配了一张现在的照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观众通过新旧对比,实现了一次“时空穿越”。

  对此,宁夏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范毅强介绍说,本次展出的老照片,都是从普通市民手中征集而来的,为了和这些老照片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协会特别邀请20多名摄影老师“认领”拍摄任务,大家需要重回老照片中的场景所在地,拍下它现在的样子;有的摄影老师还专门找到很多老照片中曾经一起拍照的人们,陪伴他们一起故地重游,并将这难得的重聚定格在相机里。

  “其实,不管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温暖着每一个观展的人,你甚至能从对比的照片中,看到拍摄者心底掩不住的那份感动,那是见证了时代变化、美好生活的感动。”范毅强说。

  04老哥仨的“重聚”

  老照片抚慰了不少人的心,尤其是对于出现在照片上的人和“藏”在相机背后、摄下一张张动人照片的拍照人,更是感触颇深。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王保生,为这次摄影展,提供了自己21岁时和家里两个兄弟在中山公园划船时的合影照片。那时候,他在当时的银川拖拉机配件厂上班,平时工作忙碌,周末没什么事时,就会去公园转转。“我是家里老二,照片里坐在中间的是我大哥,最前面划船的是我小弟。你看那时候租个船,直接坐上去就用船桨划船了,不像现在,还贴心地准备着救生衣,而且船也升级换代了。”王保生指着老照片《哥仨儿》旁边的一张彩色照片《老哥仨》说,为配合这次摄影展,宁夏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范毅强专门邀请了他们兄弟三人,再次来到中山公园“重聚”,并按当时的位置坐好,拍下了这张照片。

  “那天拍照时我们都太激动了,等照片出来一看,真是特别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王保生说,他很庆幸,兄弟三人现在身体都好,都喜爱运动。

  05当青春遇见青春

  同样是兄弟三人,今年55岁的市民樊军提供了一张自己10岁时和两个弟弟在中山公园拱桥前的合影照片。也是在不久前,兄弟三人再次回到照片中的老地方,拍下了现在的模样。

  樊军笑着说,自己当时还是照片中的“大高个”,如今早已被“超越”,“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公园旁边,所以对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太熟悉了,哪一棵沙枣树上的沙枣好吃,哪棵树上的野梨甜,都知道。而且那时候公园里还有一片果林,我们有时候就嘴馋,会到里面偷果子吃,总能成功,但也免不了被看果林的大狼狗追……”

  说起童年,最让樊军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公园周围还有野湖,夏天孩子们会在芦苇荡里捡鸭蛋、抓蜻蜓、钓鱼,到了冬天,就会在冰面上滑冰车。冰车都是各家手工制作的,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会找一个角铁钉在木头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木板上绑几圈铁丝,照样能在冰面上炫技。

  在这次摄影展上,摄影师胡华就专门拍了一张主题为《少年梦》的照片,记录了现在装备齐全的孩子在冰面上速滑的样子。“我们小时候很少有人有滑冰鞋的,所有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你看《快乐童年》照片上滚铁环的孩子们,记录的就是我们的童年快乐时光。现在孩子未必能体会我们当时的快乐。”

  62岁的刘鹏强也用相机拍下了今天银川市第十六小学一个班的孩子正在集合的一幕,而在这张照片旁边,则是已经远去的时光里,曾在十六小念书的孩子们……当青春遇见青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次相遇。

  06

  今昔巨变的感慨

  《快乐童年》这张照片,是宁夏摄影家协会会员黄银海提供的,这张照片定格了谁的童年,又是谁拍的,已无从考证了,像这样记录着老银川景色、生活的照片,黄银海还有200多张,每一张都是他近五年时间里,专门在网上和全国各地的网友交换淘来的。

  这些照片中,有上世纪40年代,德国飞行员拍下的鼓楼全貌;有上世纪20年代欧洲探险队拍到的西塔,也有很多记录了当时“银川老城”古建筑的照片……除了老照片,黄银海还收集了很多旧时的地图,问他收集的目的?他说,“我的专业和计算机有关,所以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为当时的银川城做一个全景动画,让更多人了解老银川的样子。”

  说起记忆中的“老城”,66岁的宁夏摄影家协会会员李本建很是感概,这次他参展的作品就记录了昔日银川北门处,如今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现在荣恒大厦附近,就是以前的老北门,你看北门的老照片,当时周围是很荒凉的。过去银川没有几座高的建筑,沿着一个木头梯子上到北门城墙上,向城内望去,几乎能看到一座城的全貌。”

  这次摄影展上,李本建一共有五张照片入选,每一张都和城市面貌变迁有关,“没想到以这样对比的方式展出照片,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段时间,很多朋友都联系我,表达了观展感受,感慨于银川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