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巷——“辣巷”里的时光故事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10-15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辣巷”朝阳巷红红火火。
国庆假期里,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宁园以南、鼓楼南街以东的朝阳巷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了大家面前——站在宁园南门口,迎面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辣巷”造型装置,吸引了很多市民停留拍照。由此一路向南,整条巷子在红辣椒串创意灯饰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片温暖的红色,也使路两旁的各色美食餐饮店面显得更加红红火火。这条老巷早前曾名明礼巷,上世纪70年代更名为朝阳巷,如今旧巷换新颜,又有了“辣巷”这个特别的称呼。
市井烟火小吃街
国庆假期,朝阳巷里一片红火,火锅、烧烤、辣糊糊、麻辣烫、面食、砂锅……各种美食让人挑花了眼。今年8月以来,兴庆区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以场景营造、主题业态、演艺矩阵、夜游产品为路径,以“一带一轴五巷”塑造银川文化旅游新地标。其中,“五巷”分别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为主题,彰显各自特色,朝阳巷被定位为“辣巷——市井烟火小吃街”。
朝阳巷北接意志巷,南至利群路,长度不到500米,是很多人逛街之余去饱餐一顿的首选地,不管怎样挑剔的味蕾,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哪怕是一家朴素的鸡蛋灌饼店,都有自己的熟客。柳师傅的鸡蛋灌饼店在朝阳巷和泽民巷路口的西北角,每天迎来送往众多食客,很多女生为了逛街方便,总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菜让柳师傅夹在饼里,拿着边吃边逛,主打一个松弛感。“我是四川人,媳妇是宁夏本地人,我们5年前就来这里做生意了。”柳师傅说,如今朝阳巷被定义为“辣巷”,让他感到十分亲切,仿佛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味。“银川人还是很能吃辣的,这条街上绝大多数都是辣口的美食,现在天气凉了,吃辣更带劲了!”
在附近上班的赵莉是这条巷子的熟客,下班和朋友约饭时,总会说“巷口”见,而集合的地点就在宁园南门对面朝阳巷的入口处。从这里向南没几步,就能看到一家砂锅店,在赵莉的印象中,以前巷子里美食餐饮还没怎么发展起来的时候,这家砂锅店就是很多人日常聚餐的“明星”餐厅了。“最爱吃他家的丸子,用料实在,汤也鲜,百吃不厌。”赵莉说,国庆假期第二天,她照常约朋友巷口见,竟然差点走散了,“没想到人会那么多,真是太热闹了。”
曾名碴子市街
说起这条巷子的变化,在这里开水果店的马师傅很了解,当初他父亲就在这条街上做小生意。“那时候家里做的辣椒饼很受欢迎,父亲会挑着一个扁担,走着、吆喝着,卖完了就回家。我小时候跟他走街串巷,那时这里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店铺也比较杂,卖什么的都有,现在站在这条巷子中间,往南有新百购物中心和王府井百货,往北全是好吃的,咋能不热闹呢!”
朝阳巷的历史源远流长。明代时,这一带属明庆王府地界。清乾隆年间,《宁夏府志》记载此地为“碴子市街”,因靠近“两湖会馆”而得名。“两湖会馆”是湘楚人士所建立的商会办事机构和宾馆,其位置在今天朝阳街的中段东侧。碴子市街以交易碴子煤闻名,这种煤炭产自灵武磁窑堡,因其无烟、易燃的特点而成为当时煤炭中的上品。
民国时期,碴子市街的名称得以保留,直至1936年的《宁夏省会图》仍有记载。上世纪40年代,碴子市街更名为明礼街。1970年,明礼街更名为朝阳巷,沿用至今。
一条老巷,有滋有味
宁夏历史影像研究者郑文著收藏着许多不同时期的宁夏历史照片和珍贵地图,在其中一张老地图上,就能看到当时的明礼巷和周围一些地标性场所。
“当时这里标的是‘明礼巷’,现在北边美食餐饮的地段上,曾经在街西边有一个诊所,往南走在街东边能看到省商会,最明显的建筑就是在现在朝阳巷和新华路交口西南角的‘振声舞台’,这在过去可是非常热闹的地方。”郑文著说,在上世纪30年代,这座“振声舞台”非常出名,因经常演出秦腔戏曲,被群众称为“大戏园子”,常演的剧目有《太湖城》《游西湖》《拾美镜》《黄河阵》等,每次唱戏时台下都围满了人。
除了这座戏台,旧时在振声舞台的东北侧,是老银川人熟悉的浴池“永义池”,是很多市民的休闲沐浴之地。
如今,站在朝阳巷南边路口,映入眼帘的是商业的繁华之景。恍惚间,耳边车辆和来往人群的熙攘声逐渐模糊,而秦腔的豪放之声却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奔涌而来,且愈加清晰。
无论是曾经的明礼巷,还是人们熟悉的朝阳巷,又或是新奇的“辣巷”,对于来来往往的人们来说,这里永远都是生活的见证,永远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