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风物银川 > 风物银川

大美银川 绘就生态画卷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11-26访问次数:字号:[]

银川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品质之城”。

人与鸟儿和谐共处。

塞上湖城,大美银川。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靖 摄

  河水潺潺、步道整洁、芦苇摇曳……沿着典农河漫步,河道水面波光粼粼,众多水鸟翔集蹁跹起舞;空气清新、鸟语萦绕、绿意盎然……行走在城区间,山水皆灵秀的美丽景色,展示着人民群众生态宜居的新生活。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层次深度、领域广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得益彰的新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银川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开门见绿

  城市生活舒适惬意

  四季见绿的景观设计、精美别致的空间布局、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穿梭在银川的大街小巷,不时就能与一个个精致的小微公园“偶遇”。各具特色的小微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城市中,不仅把美的“基因”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提升城市的“颜值”同时,也把幸福送到了市民的家门口,让大家开门见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和远方”。

  “我们通过将一些沉睡已久的闲置土地、城市边角地、零星空地等地块利用起来,栽植树木、铺设园路、增添设施等,建成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共享、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银川市园林绿化质量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超说。今年以来,银川市全面分析绿化现状,合理确定绿化用地,充分挖掘绿化潜力,坚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绿美基调,新建6个小微公园。今年8月,6个小微公园全部建设完毕并面向公众开放。城市的幸福半径被不断延长,“美好生活”4个字有了更具象的体现。

  初冬时节,逐渐转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大家游园的热情。11月22日上午,正源南街悠阅城门口,道路两侧的南悠园里,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游园步道上追逐嬉戏。“以前这里就是两条普通林带,我们只能带着孩子在树林边上走一走。改造提升后,这里已经成为我们每天下班之后‘遛娃’的宝地,不仅环境好,设施也齐全,更重要的是出门走几分钟就到了。”家住南泊湾小区的居民余倩蓉说。

  伴随缓缓升起的太阳,老人晨练、孩童嬉戏,这样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正在银川市的诸多小微公园中持续上演,完美诠释着“品质之城”的深刻内涵。我市小微公园建设增加的不只是数量和面积,更在儿童友好化、健身休闲、文化氛围等功能提升上下足了功夫。2023年我市相关部门选取20余首与银川、黄河、贺兰山相关诗词,采用石刻、木刻等方式在近30个公园广场增添文化景观53处,持续推进中华诗词文韵以诗画雕刻等形式融入园林造景中。除不断美化小微公园环境,越来越多的体育器材也走进小微公园,其中不仅有方便大家使用的健身器材,更有儿童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公园的功能。

  “走进家门口的小微公园,既能欣赏美景,还能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生活在这座城市太幸福了。”今年70岁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熟悉的街道巷口,曾经的边角地、绿化带,一座座小微公园持续扮靓银川。除此之外,银川市还选取20处城市主干道路和公园广场主要节点,通过打造花境、花田、花带、花海等方式,进一步织密城市“绿网”,让“诗与远方”变成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清洁取暖

  农村开启“绿色暖冬”

  一按开关,屋里很快就暖和起来,还可以手机远程操控……如今,在银川市的很多城乡居民家中,煤炉子、炭铲子、火钩子烧煤三件套“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使用方便的电暖设备,“煤改电”“煤改气”让群众实现了省事、省心、省钱。

  走进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村民李金虎家中,阵阵暖意扑面而来,50多平方米的餐厨空间宽敞明亮。“2022年,我们将用了10多年的煤房改成厨房。天然气入户,做饭无烟、热水随时有。”李金虎说,“往年冬天取暖需要六七吨煤,屋里灰大、烟大。现在不光家里干净了、人轻松了,而且还省钱。”

  “自从煤改气以来,现在只要打开开关,不一会儿室内温度就升起来了,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添煤烧炕,屋内的温度还可以自己控制,太方便了。此外,使用天然气,还杜绝了烧煤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既安全又节能。”村民杨平广说。

  为解决市区周边、农村无法实现集中供热的问题,近两年,银川大力实施的清洁能源取暖项目。镇北堡镇的2个试点村因距离天然气公司燃气管道接口只有2公里,“煤改气”就成为首选。同样是西夏区,同阳新村的64户居民因用电便利,就推行“煤改电”。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学及幼儿园,掌政镇新创家园、掌政镇政府办公楼,通贵乡各村部及通贵乡河滩村等5个卫生室以及月牙湖各村部及农业服务中心等农村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供暖。

  卖了炉子、拆了烟囱,手机控温、远程操作……今年冬天,银川市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烧煤取暖”时代,实现了清洁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清洁取暖。不再烧煤取暖,农村的“温暖指数”和“空气指数”均得到了保障,清洁取暖和手机控温也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了实质性变化。

  “我们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并发放清洁取暖补贴。”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8亿元,累计完成改造面积5258.51万平方米,完成率70.4%。

  生态保护

  增厚生物多样性“家底”

  冬季的黄河岸边,天鹅在不断翻飞、嬉闹;鸬鹚“组团”来访,苍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惊喜“现身”……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候鸟种群多寡、迁徙路线的改变等,都能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也成为检验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指标。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到银川越冬。

  从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截至11月20日,全市优良天数为257天,同比增加8天,优良天比率为79.1%。1~10月,黄河干流银川段保持Ⅱ类进出,地表水国控、区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更多合适的栖息环境。据调查,银川市现有植物种类796种,隶属于93科364属;脊椎动物种类408种,以鸟类分布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有298种;昆虫的总数有18目147科10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2种。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银川地区山川兼备,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贺兰山及其毗邻区域为我国北方唯一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时隔67年,雪豹再次回归;银川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每年3月至4月,苍鹭会从遥远的中亚飞抵银川,成群的红嘴鸥会从昆明而来相聚在燕鸽湖,白琵鹭开始在阅海繁衍新的一代。在海宝湖、燕鸽湖、宝湖、典农河等多处湿地,银川市民与全国朋友分享红嘴鸥与人和谐共处的美景,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银川市民的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同时,全市范围内高质量开展“网盾行动”,全面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进一步织密动植物保护网,荣获“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先进集体”称号。

  “目前,我市已建立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银川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白芨滩灌木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全面加强银川和宁夏生态多样性保护,构建银川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银川市将科学管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建设活动,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长效机制,让动植物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