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明清易代历史的生动读本 ——评台静农先生的《亡明讲史》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4-19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亡明讲史》
作者:台静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亡明讲史》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解的史事。故事始于李自成攻陷北京,百官四散,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景山,终于南京沦陷,福王被俘。作者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写出崇祯王室最后一刻的紊乱暴虐、宗室朝臣的苟且偷生、南明小朝廷的尔虞我诈。昏庸的主子、奸佞的大臣,从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揭露了明亡的根源。
台静农先生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新文学的燃灯人”。他的手稿藏于书斋80余载,在本世纪初发现。而今,中文简体版终于与大陆读者见面。这部书就是《亡明讲史》。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明朝覆灭大清入主中原前后那段纷争四起的历史,是一部明清易代历史的生动读本。
虽名为讲史,却是一部小说,创作于抗战的危机时刻。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裂的史实。这部书主要以明朝覆灭之际的时空环境为背景,前半写北京,后半写南京。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自成入关、崇祯帝自缢、闯王部众在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逃离北京、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史可法独木难支、南京降清……这部书既有宏观叙述又有微观细节,真实具体地再现了明亡前后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令人唏嘘。
一个时代的落幕,固然与时运有关,但更多的是众人合力推动的结果。作为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不可谓不勤勉,甚至颇有治国之心,但面对李自成摧枯拉朽强大的攻势,他的朝廷不是勠力同心,而是离心离德,各打小算盘。《亡明讲史》中静农先生引用大量史料,详细考证,生动地刻画了明亡之前,众大臣不以国家和社稷安危为重,全然只考虑自己利益的丑恶面目,以及明亡后汲汲于富贵毫无节操的丑态。正是他们的只求一己私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直接加速了明朝的覆亡。因此《亡明讲史》一书对秉国政者的节操气骨多所嘲讽,显而易见,作者将明朝国运的衰颓联系到当时士人集体人格心态的堕落。
史料的真实可信,是这部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本书虽为小说,却少有虚构的成分。皆以史实为依据,时间、人物、事件皆真实可信。这足见成书之前,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台静农先生怎样孜孜不倦,反复求证、稽考、编辑。这从另一个侧面可见静农先生作为文化学者严谨的一面。
人物形象的塑造,皆形象可感。静农先生在《亡明讲史》中生动刻画了国难危急之时,朝廷众臣不肯为国出力百般推诿贪财悭吝的猥琐之态,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其部众的凶残暴力,明朝旧臣急于投靠新组织的卖主求荣的阿谀丑态,以及南明朝廷福王的昏庸淫奢和马阮(马士英阮大铖)相互勾结蝇营狗苟的丑态,无不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充分彰显了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之深厚,驾轻就熟。尤其是悲剧英雄史可法大厦崩塌之际独木难撑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身殉国的光辉形象,更是光彩照人,青史留名。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创作背景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累累罪恶之时,而作者满怀悲悯地写清兵“扬州十日”屠城残害百姓,流露出作者的愤懑和对国事的担忧,表现出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张燕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