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朦胧话京城 ——读侯磊《北京烟树》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04-19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北京烟树》
作者:侯磊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时间是沙漏,也是镀金手,它过滤记忆,也沉淀记忆。青年作家侯磊的《北京烟树》仿若北京城的旧时胶片,有静的城、静的树、静的屋,也有流动的光景、流动的街景、流动的行人、流动的声音,此间有嘈杂、有静谧,让人恋,让人念,也让人羡。
斗转星移,今时的景便是明时的旧。侯磊笔下的“北京烟树”,离今天并不遥远,多来自他儿时的记忆,以及祖辈口耳相传记忆中的记忆。对于生活在北方的读者,伴随侯磊的书写,那些似曾相识的记忆,也就日渐苏醒了。流动的文化,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人有了一脉相承的亲近,你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影子,我们的文化交叉、重叠、衍变、生生不息。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的古迹一样出名。胡同里有烟火人生,古迹里有大历史的印记。平常百姓更爱胡同,也爱作者笔下胡同中的生灵。
我的家乡在东北,纵然在时光变迁中,那里早已褪去了绝大多数的满族印迹,但关于一些小动物的传说民间仍有流传,活色生香。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漫天风雪中人的心中也有暖和光,心有敬畏,心有相信。
如今,澡堂在中国已尽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桑拿洗浴。读着书中的“浮光澡影”,那氤氲的水雾中是一代人粗糙却生动的生活。常去一个澡堂的人,大抵都是街坊邻居,澡堂里多家常,有是非,流传各种小道消息,人们在“坦诚”相见中,将原本不方便的生活,活出了一种自得其乐的韵味儿。
书中最有趣的篇章莫过于“簋街秘史”,小小一条街路,串起旧时和现时,从曾经的夜市,到现在的“簋街”食肆,多少人的小营生、小心思、大半生故事尽在其中。从半明半暗、地下生意横行的鬼街,到举起文化的旗帜饭香扑鼻的食街,那街道上流淌的都是时代的味道。人们的喜怒在这里,时代的变化在这里。作者穿插其间的民间故事,以及商家在店门口模仿风吹飘摇的生灵,以及有关“簋”的小知识、摆放小常识,都生动有趣。在民间,有趣、有味儿、有情、有理,都比“正确”更重要。
簋街有簋街的气场、澡堂有澡堂的气场。在北京,每一个场所都有历史、都有故事,从任一点探进去、延伸开去,都能融汇很多历史典故和近现代故事。比如地坛,它曾是北京天地日月四座坛中的一座,原为祭祀之用,如今只剩下地坛建成了公园。这中间又颇多经历,从京兆公园、市民公园,到京兆疗养院,也曾建设了世界地图园、共和亭、公共体育场等。历史的车轮滚滚,如今人们提起地坛公园,也许只剩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章记忆,以及匆匆游过地坛的风景印象了。地坛的故事,需要有心人如作者这般静下来慢慢地贴近地坛、亲近地坛,倾听它的心跳,追溯过往流光中的起落明灭。
在北京徜徉,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历史厚重、城墙厚重,读北京需要读历史,也需要读今天。侯磊的这部《北京烟树》,在闲话家常中,展现北京城旧时印迹、民间记忆,以及今天人们匆匆如流水的生活。再回望,大历史、小历史、旧时、昨日、今时如画卷展开,无限滋味在其中。
胡艳丽(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