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阅享

书香里的端午绮丽多姿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07访问次数:字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雅士用充满真挚情感的笔调,在这个艾叶青绿、粽子飘香的盛大节日,写下了大量流传甚广的旷世美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写了那时民间热闹过端午的习俗不说,还把古人喜庆过节景象呈现了出来。

    端午不但系彩线、挂菖蒲、喝黄酒,还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唐代郑谷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张耒有“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描写的都是对粽子的别样喜爱之情。唐代张建封《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红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诗人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把人们过端午赛龙舟的场景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其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读来扣人心弦。

    过端午,不得不提屈原。众所周知,屈原以他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端午这天,后人多为其歌之。“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的《端午》,用直白简洁的语言为其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和嘲讽。宋代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之情,也抒发了拳拳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如果说阅读古诗文中的端午是一种高雅而诗意的享受,那么现代名家的笔墨里带给人的则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与心灵抚慰。沈从文的《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作家眼里,端午是充满童趣、快乐无邪的。

    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中写道:“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在漫画大师细腻的笔下,端午生活气息浓郁,仪式感满满。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这是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在大师的文字里,鸭蛋承载着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历代文人笔下的端午各具风情,字里行间洋溢着节日氛围,如今重温,便会清楚地发现,其绵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早已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融入了我们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