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阅享

浸润在书香里的立秋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13访问次数:字号:[]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孟秋时节的开始,暑去凉来。此时虽然暑热依旧未消,酷暑难当,但多愁善感的历代文人雅士却文思泉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这些作品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散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唐代刘言史的《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从立秋早晨开始,暑气渐消,秋风也随之阵阵而起。天阔云高收走了夏色,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作响,那应该是秋天的声音吧。而宋代刘瀚的《立秋》,展现给读者的是另番景象:“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日天气转凉,夜间的乌鸦因为凉意鸣叫着散去,只留下玉屏孤独地立在那里。夜深人静之时,枕边吹来阵阵凉风,如同扇子在扇。半夜醒来,起身到院子里,秋声已无处可寻,在明亮的月色里,只看见满台阶的梧桐叶。

  自古以来,秋是寂寥、萧瑟、凄凉的代名词,面对自然界万木萧条黄叶纷飞,很多诗人词客都借景抒情,写下了不少悲秋之作。唐代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诗人感慨的是身外万事都已成空,在镜中看到生涯茫茫无果,只有斑白的两鬓,还要面对明日秋风,不觉黯然神伤。还有唐代令狐楚的《立秋日》:“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宋代杨齐《立秋后有感》:“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这些诗句所抒发的,都是光阴虚度秋意浓的悲凉。明代夏云英的《立秋》:“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清代施闰章的《舟中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诵读这些诗句,让人亦喜亦伤,万般滋味在心头。

  当然秋天并非全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唐代刘禹锡的《秋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一扫传统悲秋厌秋的颓丧,使读者没有半点“多事之秋”的悲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倘若说古代文人笔下的“立秋诗”秋意盎然、诗香盈盈,那么在现代名家的笔墨里则是绚丽多姿、美不胜收。汪曾祺的《淡淡的秋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在作家的描写中,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到“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的诗情画意。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来了,静心捧读这些浸润在书香里的美篇,不觉岁月生香,秋意满怀。

  马晓炜(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