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 时光煮书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1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我第一次听到《时间煮雨》这首歌时,就被歌名中的“煮”字吸引了:只有经过时间的“慢煮”,爱情才会熬出甜蜜果实。
一个容器里盛放着食材,经过柴火的炙烤,食材慢慢变热、滋生出别样的味道,此之谓“煮”。小时候家里很穷,大米是稀罕之物。每次母亲给我熬大米粥时,都会把不多的米洗净,放在一个搪瓷缸里,然后在下面架上柴火,慢慢地煮,直到大米变得糯糯软软的,就连米汤也变得浓稠,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时,母亲才会把它端给我吃。熬煮后的米粥,不但易于消化,味道也令人食指大动。
我要说的是,不仅仅是爱情与食物,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只有经过时间的熬煮,才能真正辨得真伪、识得真味,读书也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我看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读书。一个人要想真正把书读懂、读透、读出高远的境界,也需要时间的熬煮。读书没有捷径,它是慢慢积累的过程,“熬、忍、静”是每个读书人的必经之路。
路遥在小说《人生》中塑造了高加林的形象,他似乎是一个不被命运眷顾的人,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他的故事让读者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怎么选都会有遗憾,要是选错了,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读书,也需要选择。书海浩瀚,而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读书当然要选择好书来读,多读好书,读精品书,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地读,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不经意中,你已立在了层楼高处。
起初我写文章时,几乎每天都在奋笔疾书,每每看到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出现在报端、杂志时,内心的喜悦便难以言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文字除了缺少厚重内涵外,还形成了某种定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慢慢地沉潜了下来,不断地阅读学习,也不再追求发表文字的数量,而更在乎是否能将笔下的文字煮成有韵味、经得起推敲的文章。
时光煮书,煮的是韵味,煮的是深度,煮的是境界。一个能耐得住寂寞,把书当作知音的人,书也会给予他真味。
卢永(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