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阅享

还不完的书“债”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9-24访问次数:字号:[]

  读书凭兴趣,这是读书人的初心。读书为还“债”,则像读书人的“江湖道义”。

  多年前,互联网搜索功能远没有今天发达,凡钩深索隐,非读书则不能。或许是因对一个小小问题求解,又或许是对一个故事痴迷,就这样,我误打误撞与书结缘,每天不摸摸书,总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只喜欢读纸质书,倒不是刻意拒绝电子书,我认为,电子书偶尔看看还行,时间稍长,一来会眼花,二来总觉得少了些书香韵味,缺乏一种难以言说的体验感。

  开始读书,全凭兴趣。那时小说也读,随笔、小品文甚至菜谱这样的闲书也捡来读,几乎是抓到什么读什么。兴趣是读书的动力,但兴趣也有弊端。我将许多书翻了翻,挑选些有趣的读读,但是难以深入。有时读着读着,突然被另一本书吸引,于是放下正在读的这本,结果就像猴子摘苞谷,摘一个丢一个,半途而废的情况稀松寻常。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写了篇读后感,自此便喜欢上读书码字。码字的乐趣在于读书后的再提炼、再消化,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逼着自己把一本书看完,不至于像先前那般半途而废、一废便忘。也是因为码字的需要,我看书再也不像先前那般随意。有一次,我了解了些宋代知识,于是埋头读了苏东坡、王安石、司马迁等大咖的作品,再后来,又读了《千面宋人》《大宋之法》《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等书籍。过去,我读人物传记较多,后来实在需要拓展相关知识,于是对一些学术著作居然也读得起劲。久而久之,我常常会因为弄懂了一个知识点而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觉。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结识的书友也越来越多,有像我这样码字的笔友,也有媒体编辑,还有出版界的朋友。书友一多,免不了有人提出对新书进行点评或撰写书评的要求。架不住朋友的盛情邀约,也架不住自己的虚荣心作祟,这些诉求自然得满足,前提是不得超出我的原则。我的原则很简单,得是自己喜欢看的书,多多益善。殊不知,这些要求开始还能应付,可时间一长我便发现,随着书越来越多,逐渐“债”台高筑,尤其是像以前那样进行关联性阅读越来越难。于是,我梳理了两本书“债”,一本记载着面对朋友的盛情不得已而读的书目,另一本是自己想读又难以挤出时间去读的各种书籍,可谓心有余而时间不足。

  两本书“债”有矛盾有冲突,一边是朋友所需,一边是内心所想。面对两本书“债”,我一开始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总还有些七上八下,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开了窍:朋友催“债”时,往往也是一个相互交流读书体验的良机。读书少不了动力,不管是哪种“债”,可能因为“债务”压身,看书效率居然比以前有了显著提升。以前看闲书,现在闲看书,一有空就抱本书啃,生怕浪费点滴时间,一旦抱起书,我就像一头扎进书籍的汪洋大海,畅快地遨游,好不快哉!

  陈凤霞(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