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阅享

古代诗人的腊八节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5-02-06访问次数:字号:[]

  每逢腊八节,人们大都会煮腊八粥,腌腊八蒜,而古代诗人在这一天,有的纵酒欢庆,有的观梅赏雪,并挥毫泼墨写下自身的感悟和体验。

  陶醉于山水,热衷隐居的陶渊明,在他58岁那年的腊八节即兴作了《腊日》:“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随着腊日的到来,风雪送走了岁暮,天气日趋暖和,陶渊明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屋外的梅、柳夹门而立,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芳香四溢,小院更加静谧恬适。在这样难得的日子里,诗人摆开酒盏,对着佳花把酒吟诗。

  无独有偶,在腊日这一天,杜甫也想“纵酒欲谋良夜醉”。杜甫在唐至德二年腊八节写下了《腊日》一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杜甫的喜悦,不在于能回家吃顿滋味甘醇的腊八粥,而是因为他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个年头,逃亡到西京凤翔府拜谒唐肃宗,在五月被授予左拾遗。下半年唐朝军队从叛军手中收回长安、洛阳,局势有了转机,杜甫又在腊日得到皇帝赐食,因而感到腊日春光烂漫,暖意融融,柳色新新,一派祥和。

  陆游在腊八节这一天,曾带病“采风”。《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陆游67岁时,已被罢职回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多年,成了“闲人”,抱恙在家。腊日这一天,他推开窗子,和煦温暖的清风让他的精神为之振奋,于是便出门“采风”。一路上炊烟缭绕,粥香氤氲,看到野外水滨耕牛的脚印重叠,一派生机勃勃,心情也喜悦起来。路过寺庙,僧人热情地送上一碗粥。香甜的腊八粥,暖了陆游的胃,也暖了诗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