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阅享

读书要趁早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5-04-22访问次数:字号:[]

  回想我的阅读经历,少年时书籍很少,课本都需要四处借,借不到,当老师的爸爸就帮着手抄。所以那时读书都是精读,一本书读到封面破损卷边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有一天,我发现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大书”(当时对长篇小说的通俗称呼),我很想看看,就吞吞吐吐地说出来,没想到老师爽快地把书借给了我。我坐在学校的草垛上,专心致志地阅读,以致班主任来了我都没发现。老师被我的专注打动了,不仅没有没收我的课外书,反而又给我推荐了另一本。

  到了高中,我读书更加用心了。乡村学校那间小小的图书馆里,所有的小说我基本上都读了一遍。要说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边读边为鸣凤和梅表姐落泪。如今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应该算是读书的黄金时代。读得快,读得专注,读了还能记住。

  步入大学后,读书就成了我的专业。记得我的导师在向我们介绍他大学时代的读书经历时说,大学4年他一共读了1000本书。于是我们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从此便有了榜样和动力。每天啃读各种能借出来的书,不仅跟着文学史的课本目录读书,而且跟着老师的讲义读,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本书,厕所、餐厅,校园花园……专注捧读成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线。那时的读书是吞书,看谁读得多,看谁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至于读书的质量,只有在我们写作业时才能认真锤炼。大学时代是读书的白银时代。

  如今,随着年龄增长,读书的精力也越来越不济。常常是打开这本,又想起那本书,于是很多书都翻过,却都难以读完。

  我最后一次通宵读书,应该是年届不惑,拼命写论文的时候。这个阶段我正经历着烟火生活的锤炼,读每一本书,不再是兴趣使然,而是刻意去读,刻意读课本、刻意背课文、刻意看学术专著等等。读书成了工作内容,与兴趣无关。

  读书要趁早。想到一位文友说的话,真是通透。

  ◆李鸿理(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