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温暖可亲的老行当记录史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08访问次数:字号:[]

 

  铁匠、铜匠、银匠、石匠、泥水匠、瓦匠、箍桶、缝衣匠、鞋匠、剃头匠……曾几何时,这些走村串乡随处可见的老手艺人,随着时代发展在我们视野里渐渐消失。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一个时代,更是一代人的记忆符号。《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的作者王向阳以亲身经历和翔实的田野调查,讲述了60多个旧时光里老手艺人的故事,回望我们生活中曾经处处有老行当的场景,重现老手艺人背后一个个充满酸甜苦辣和匠心温情的故事。

  旧时光里的手艺人,大多家境并不富裕,一生靠着手艺赚钱养家,他们不曾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为生活奔波的身影背后浓缩了一个时代的酸甜苦辣。走进他们的生活,看到的不止是手艺本来的模样,更有直抵生活本真的意义。在不断寻访老手艺人的过程中,王向阳不断与未曾有过的经历和自己的旧时记忆相遇、再告别,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匠人,大多数都经过拜师学艺,经过漫长的训练学得一技之长用来养家糊口,他们跟着师傅学徒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学徒期间吃饭不领或只领极少的工钱,出师后需要挑着米粮和谋生工具的担子,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去辛苦挣得三餐果腹,成家立业后更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谋生的压力让他们一刻不敢歇息,年复一年重复劳作,落下一身职业病。他们将成功的欣喜和失落的忧愁都埋在心底,谋生路上遇到的磨难和危险从未吓退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坚守着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老行当,每一项手艺里都倾注着他们毕生的精力。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时光里打磨出的老手艺,已无法与时间对抗,正在悄悄远去,甚至消失。时间流转中,这些老行当、老技艺的浮浮沉沉,除了记录着生活之美,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顶着夏日酷热冬日酷寒打铁的铁匠、一直捣鼓自己心爱的老行当到七十岁的铭荣师、悲伤命运重复上演结局却有不同的两代木匠、最受孩童喜爱的爆米花师傅、棉絮飘飞弦响如歌的弹棉花匠、被电脑刻章所替代的手工刻章……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大多数老行当已被机械生产所替代,民间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也在随之消逝。老手艺表述的是历史,承接的是未来。令人欣喜的是,部分老手艺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许多老手艺人以匠心让“老行当”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顺应时代潮流传承打先锋技术的铜匠世家、将实用竹器做成精美竹编摆放上乌镇大会餐桌的篾匠、儿女成功转型从事艺术篆刻的刻印匠……这份坚守、传承和创新的背后,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老手艺人昔日勤练手艺只为生计,而如今“守艺”的背后更多的是传承接续的匠心。

  李钊(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