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意志的力量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12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作者:赵美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5月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自传,而是一本作者挑战苦难人生的纪实佳作,它贵在真实、感人。作者用平实的自叙方式,以时间顺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晋升的阶梯,弱者的无底深渊。”是啊,在不幸和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当我无意间翻开《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时,巴尔扎克说过的话徒然浮现在脑际,作者的成长经历深深震撼了我。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是作者赵美萍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是人生大学的真谛。
读着赵美萍的文字,一份艰辛随视线的游移扑面而来。从小到大,作者所经历的故事可用悲惨来形容。小时候丧父,母亲改嫁,作者只能寄居在亲属家,过着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贫穷生活。虽然她最终回到母亲身边生活,但依然无法改变贫穷的窘状,作者的成长是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毫无幸福感可言。
读着赵美萍的文字,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力量随作者的叙述蓬勃而出。正如作者所说,人有两种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作者的物质世界承受了太多的重压,而作者却能于这种困境中依然坚持心中的正能量,不被困难压倒,不被困境折服,心胸可见一斑。
人们常常说,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之开一扇窗,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非凡坎坷,都给予她精神世界蓄力。一个人的强大在于内心世界的澎湃,心中总要有一道永不熄灭的阳光在指引着,顽强地向命运抗争,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的篇幅并不长,只有区区4章。作者娓娓道来她的成长过程,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她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却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将一个人的苦难历程一笔一笔在纸张上留下印记。曾经,她的家也是幸福美满的,“父亲玉树临风,颇有文才,受人尊敬。母亲不识字,但贤淑温柔,通情达理。他们贫穷,然而恩爱。”作者的回忆里不乏这样温馨的画面。然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那是1976年的夏季,我与快乐从此无缘。”就这样,告别了平和安稳的日子,作者一家被命运拋进了生活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此,苦难如影随形。
即便如此,作者内心依然朴素而纯净。在打工的日子里,她可以炒餐馆老板的鱿鱼,因为“我实在无法忍耐老板要我把发臭的鸡头和发馊的面条卖给民工吃。”在打工的时光里,她更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敬业。唯有敬业,才会被人赏识敬佩,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也更能树立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读过《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人生的历程总有不幸和坎坷,而面对这些困境时,本书的作者赵美萍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精神追求就是给那些徘徊于人生低谷的人,做出最好的榜样。
陈裕(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