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再现千年古都的风华绝代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12访问次数:字号:[]

 

  历史就是一个人。人性的丰富复杂使文明呈现出如大地江河般的波澜壮阔和气象万千,同时又遍布雪山洞穴和洋流暗礁,既风和日丽,也险象环生。周华诚的新著《德寿宫八百年》,是一本质朴而灵动的写人的书。这些人,有皇帝,有大臣,有百姓,有古人,也有今人。德寿宫,便是透视南宋君臣、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的一扇大门,更是通往整个南宋时期,临安城与民众生活的一条大道。

  浙江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宋代的开发。虽然钱氏经营数代,让江南成为富庶之地,并功德无量地纳土归宋,百姓避免了兵火的浩劫。真正让浙江焕发出活力的,还是宋朝先进文化的注入,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胸襟带来了思想的繁荣,进而形成了“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如何再现南宋的绝代风华?如何将八百多年历史借一宫之复建而再现?确实考验写作者的思想深度、知识宽度和文字力度。一本讲考古与重建的书,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内容,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居然变成了娓娓可道的故事,虽线索繁多,却叙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有条不紊,如入江南园林,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不断引人入胜,完全可作杭州通史来读。其举重若轻、运斤如风的文风,堪作同类题材写作的典范。

  历史从来都是一面镜子。照的人不同,得出的镜像各异。赵构作为一个皇帝,同时也是顶流的艺术家,艺术创造必须基于心灵最少的束缚。秦代到清代,中国的历代皇帝中,似乎宋代的皇帝们更像一个人,可能同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审美修养较高有关。宋代的皇帝们自己漫不经心地治国,却让士大夫自觉地忧国忧民,并且让社会自然地生长。南宋之所以繁荣,无非是朝廷禁区少:没有海禁,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贸易诞生;没有言禁,艺术的繁荣达到帝制时代的最高峰;没有商禁,造就了百业的兴旺和百姓的富庶。

  当年繁华的南宋德寿宫,经过八百多年的沧桑巨变,其遗址已在今天杭州城地下四五米,但历史的烟尘隔不断宋人与今人联系。书中围绕着德寿宫的南宋君臣、贩夫走卒,与当代重建德寿宫的考古学家、工程师、工匠和市民,在追求各自美好生活的目标上,宋人与今人并无时空的隔阂,更何况,宋人的语言、习俗、饮食等,在杭州依然处处可觅踪迹。重建此宫,是再造一个古今对话的平台。

  江南可采莲,却无特别丰富的资源,能够繁荣发达,靠的是人的智力,是文化力量的支撑。德寿宫遗址的地表,是当代的幸福城市杭州,物质的世界当然比南宋更骄傲。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否比“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更踏实?士人的风骨是否比当年更高迈?普通民众的娱乐生活是否比当年更精彩、灵魂更充盈?这些疑问,通过《德寿宫八百年》的阅读,我们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赵宗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