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平常之事,非常之意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0-31访问次数:字号:[]

 

朱宜尧(黑龙江)

《扔掉名字》

作者:宗璞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本书是宗璞的新散文选集。她的文字,不仅写给花和四季,写给爱和思念,也写给逝去的历史、坚守的人格、深沉的思索。书中的《哭小弟》《云在青天》《怎得长相依聚》《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我爱燕园》等作品,均为宗璞散文中的经典,展现了作家持重大气的美学风格。

  文学的素养与功用并非简单地记录生活、呈现生活,而是抚慰、疗伤“失语”的心灵。这是文学之幸,也是文人之幸。

  宗璞的散文都是平常事物,她写花、写草、写树木,但读到最后却能直击内心,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她把熟视无睹的平常事赋予了人的性情,悲悯之心,跃然纸上。虽说平常,但文字并非普通,灵动而妙趣,常有耳目一新之感。《送春》中有段话说得妙:“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涂抹。”野花也能到处涂抹?真是把春色写活了,有了动感与情致。

  宗璞喝粥更是喝出了精神文化。《本草纲目》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李时珍从营养学的角度说食粥对身体的好处,宗璞从精神上解读粥文化。说解读,其实是在生命体验中所悟,别有一番滋味。她认为,食粥的根本道理在于自甘淡泊。好一个自甘淡泊!食粥不仅食的是营养,还有精神的润泽。淡泊才能养生,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一样。

  宗璞食粥,佐以小菜。“用少加香油白糖的桂林腐乳,或以落花生去壳衣,蘸好酱油和粥而食。”写得好有生气。不过,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以前农村条件不好,人们食粥时一般佐以蒜泥茄子、咸黄瓜条,条件好一些的,最美不过筷子一扎就冒油的咸鸭蛋。粥,秋天几乎天天吃,那时无所挑拣,哪还能吃出作家所说的深刻含义。

  很多时候,宗璞的文字有种润泽心灵之感。在作家看来,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树,成了她心灵的朋友,可以依赖,可以倾诉,可以交流。她想给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活力四射、斗志高昂的二月兰写封信;她想跟木槿花交谈,感谢木槿花的悲壮让她有了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她想跟累了可以靠一靠的松树谈一谈自己的人生心得,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也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俯仰自得,“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宗璞的散文,察万物之心,聆万物之言,也让平常之事有了非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