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人间重晚晴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11-29访问次数:字号:[]

 

《天意怜幽草》

作者:董乃斌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一席的李商隐,在晚唐社会只是一名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其政治地位是卑微的、悲剧性的。但是,艰难困苦和备受驱使、压抑的生活锤炼了他的艺术才能,从而玉成其精湛高超的诗歌艺术。在本书中,著名学者董乃斌带领读者领略李商隐的诗情与才华,探索李商隐优美丰富的心灵世界,从他的身世讲起,深入其内心世界,欣赏其艺术境界。

  《天意怜幽草》以“小引”开篇,作者结合李商隐(号玉谿生)的诗《临发崇让宅紫薇》讲了一件事,它是李商隐一生中最大的事,即在他考中进士的第15年,41岁时,结发妻子王氏的病故。此时正值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

  “一树秾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中年丧妻,王氏撒手人寰,撇下了年幼的一儿一女,又恰逢李商隐即将远赴东川节度使幕府任职,他只好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洛阳岳丈的崇让宅,准备交给孩子的舅舅托管。何时回长安?日夜思都城。董乃斌在书中说李商隐“仕途上毫无起色,从未做过像样的官。”李商隐分别做过几位节镇大僚的幕宾,忙忙碌碌,草拟公文或者来往信件之类,相当于文字秘书而已。行期已定,王氏的音容笑貌仍萦绕于心,可以想见当时李商隐的复杂心情。此刻偶然瞥见崇让宅院中紫薇繁华一片,秋雨中的花朵上聚满水珠,像极了诗人的泪水。

  一首格律严谨的仄起式七律,其“上平十灰”的创作手法,对此后中国的诗歌影响深远。董乃斌写道:“我们的讲述,就从这里开始吧。”

  本书名自李商隐《晚晴》中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该诗创作于李商隐接受观察使郑亚的邀请去桂林任职之际,马上就能离开长安,远离“牛李之争”。从董乃斌撰写的《李商隐传》中可知,他被卷入其间,与妻子王氏的娘家关系密切。董乃斌在《天意怜幽草》一书中,实则满怀悲悯,他对李商隐的感情是怜惜,是替他不忿,也哀其生在晚唐,生不逢时。

  全书分为三辑,每个章节都可独立阅读,也就是像笔者这样,跳着看。第一辑从“李商隐,诗神的宠儿”或“玉谿生,优良的史镜”开始,概括了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和他的生平。李商隐年幼丧父,敏感寡言,诗歌的早期充满人民性的批评。诗歌与人生,恰如常言“江山不幸诗家兴”。董乃斌将李商隐的生平归纳为三个时期:十年应举期、长安求仕期和幕府生涯及乡居期,也可分为习作期、愤懑期、成熟期和衰老期。

  第二辑“千姿百媚草木篇”或“寄恨抒愁大自然”等,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用典、修辞进行了细致梳理分析,紧扣“天意怜幽草”主题,也对李商隐没走杜甫、白居易之路的原因进行了合理解释。董乃斌剖析出,李商隐的诗歌大部分不直接记录现实事件,而是此类事件在他心灵上的折射呈现。李商隐善用“比兴”手法,尤其玉谿生关于梦境的抒写和他精妙于四六骈文的钻研,这些对中国诗歌的长远发展功不可没。

  因此,就有了第三辑的“玉谿诗与戴望舒”和“玉谿诗与何其芳”。以戴望舒的《雨巷》以及何其芳的《秋天》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诗歌精髓和精神内核的延续,李商隐的诗歌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了“讲述”二字,实乃人文普及型读物之美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