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万水千山中华情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1-02访问次数:字号:[]

 

《我用一生爱中国》

作者:谭楷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作者历时三年,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考察,用30多万字和部分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伊莎白·柯鲁克的人生经历,她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友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热血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我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伊莎白·柯鲁克便是其中之一。

  1915年,伊莎白出生于四川成都。大学毕业后,她在江南一带开展人类社会学方面的田野调查,希望通过人类学研究找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这场艰苦的跋涉中,伊莎白不仅是记录者,还竭尽所能地帮助乡民改善生活。在重庆璧山,她开办平民学校,普及教育的同时还引进西医,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与此同时,伊莎白笔耕不辍,当年她撰写的《兴隆乡—华西红色盆地中的田野调查》一书,和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等一同被称为中国人类学的先驱之作。

  二战爆发后,伊莎白随同丈夫一起回到英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结束后,出于对中国的眷恋,夫妇俩再次回到中国,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参与创办了外事学校,着手为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两人与学员们一同吃棒子面、喝野菜粥,住低矮简陋的农舍,睡硬邦邦的土炕。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两人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

  随后,中央外事学校更名为外国语学校,两人不仅教学员们外语知识,还带他们深入工厂、农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外国语方面的人才。期间,两人还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套大学英语教材,编撰了《汉英词典》。夫妇俩和无数拼搏者、奋斗者一样,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默默耕耘,挥洒自己辛勤的汗滴。

  20世纪80年代,两人退休后,继续奉献在教育事业上,伊莎白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故地重游的基础上,将中断已久的人类学写作捡拾起来,整理编撰出《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等专著,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书循着伊莎白的成长轨迹,用鲜活的事例和朴实无华的书写,讴歌了伊莎白一生热爱中国、追随中国的炽热情怀。伊莎白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热切地追求光明,坚定地选择与伟大的中国、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用满腔热忱肩负起时代使命;用真诚无私的担当,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颂歌。

  书中,在谈到与中国的一世情缘时,伊莎白谦逊地表示:“我没有那么伟大,就是每次都选择了中国,选择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和喜欢的大家在一起。”的确,伊莎白和她的丈夫用热切的实践,践行了一生爱中国的美好夙愿,用朴实的赤子之心,用清澈的世纪之爱,书写了与伟大中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人间佳话,正如伊莎白在书中所言:“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信任使我们有了归属感,我们从不后悔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