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对童年生活深情回望 ——读《小糊涂》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2-18访问次数:字号:[]

 

《小糊涂》

作者:庞余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小糊涂》是一部新奇之书,也是一部深情的母爱之书。几次“分家”让第10个孩子陷入了无床可睡的窘迫之境。一只无人可要的黄泥粮瓮,成了他每晚的寄居之巢。土地上的植物、小动物和野果,都成了这个泥孩子的启蒙课本。

  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哦,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一次体验童年生活。”重温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讴歌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小糊涂》便收录了33篇充满童心童趣的回忆性散文。

  为何以“小糊涂”命名?作者在扉页上这样写着,“天下的妈妈,都有一颗明白心。而所有的孩子,都曾是小糊涂。”可以看成一种对题目的生动阐释。

  这部作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以一个名叫“老害”的小男孩的视角,叙写了他苦乐相伴、喜忧交织的多彩童年生活,表现了在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里,他隐忍担当、体谅父母的丰富情感,虽自诩为“小糊涂”,却拥有比金子更可贵的“大情怀”。

  在书中,饥饿可以说贯穿了老害的整个童年,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家庭和年迈父母的不满与怨恨,相反总是那么乐观、那么懂事,竭尽所能减轻父母的辛劳。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拔稗子,自己主动剥甘蔗叶,在麦收紧张的日子里做好饭并把饭送给在田间忙碌的父母,自己割猪草喂猪,看见家里的凳子又旧又脏就一个个扛到码头上洗干净。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事做了,他还要把扫过的地又扫了一遍……透过生动描述,读者眼前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画面,读者可以看到一名瘦小、经常被饥饿折磨到前胸贴后背的孩子,时时处处主动为父母分担辛劳,可爱又让人心疼。

  吃苦、懂事、体贴父母是老害的特征,聪明能干是老害更显著的品质。当雷暴雨天气来临时,很多人都从田野往家里赶,他却向田野奔去,要用一段自己修补好的残网到排水沟捕鱼——这是他已经观察了很多天之后得到的秘密。“第一次没有多少经验,包抄的成果是两条鱼。第二次有了经验,包抄的成果是一条大青鱼。大青鱼煮了整整一锅,他得到了想象中母亲的小表扬。后来,他捕到了起码七八公斤的鱼。他几乎是拼尽了吃奶的力气,才把一竹篮的鱼拎回家。”老害创造性地做了很多事情,充满着奇思妙想,闪耀着智慧火花,让读者对他的创造力钦佩不已。

  《小糊涂》的语言风格幽默活泼,读之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在《哑巴棉桃》中,老害帮母亲用“鹰爪功”剥那些没有张嘴吐絮的僵棉桃,剥多了手会很疼。作者这样写道:“他把‘鹰爪功’的四根手指含在了嘴里,用舌头安慰了那些手指头。还是疼,生疼生疼。高高低低的疼。起起伏伏的疼。像有人操着老虎钳拔指甲的酷刑。”这样多角度立体化叙述描写,这样生动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句子,在整部作品中比比皆是,既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说过,“在所有人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小糊涂》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引领着读者重温童年的乐趣和难忘的记忆,是对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的深情回望。

  张燕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