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在文学中寻找历史的细节 ——读《岁月忽已晚》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4-09访问次数:字号:[]

 

《岁月忽已晚》

作者:胡大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本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友等方面的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阐发了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人生来路与归途的反思。

  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无数文人骚客将数千年间中华大地上的风云变幻凝结成诗词,将历史激荡泛起的涟漪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传递,让无法亲历目睹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历史的荣光或时代的眼泪。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习惯用诗、词等形式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往往比史家笔下的历史更加温暖和生动。《古诗十九首》延续《诗经》、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每一首或诉尽悲伤欢喜、或畅谈宇宙人生的诗歌背后,都含有个体在历史变局中的经历和感受。“岁月忽已晚”是该书的题旨,此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诗,该诗以深情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文人与思妇的离别、思念之苦,看似是一首别离的交响乐,深入到该诗的肌理,不仅可以看到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图景,更可在诗中蕴有的“相思离别”的情绪之外,体会到“感时伤志”的意味。“岁月忽已晚”一句更是韵味无穷:生命老去的怅然若失,岁月晚去的无可奈何。细细探究,这种急切、焦虑的情绪弥漫于《古诗十九首》中,诗中所描摹的文人,或奔波于“游学”“游宦”的路上,或苦苦寻觅入仕为官的机会,或肆意放纵排遣心中苦闷,或孤灯寒夜思念亲人……借十九首诗歌的翅膀,重返东汉时期的历史现场,一探诗歌背后的文人生活实景,从诗中所讲的故事里,可以清晰感受他们内心强烈的生命意识。

  历史和文学总是紧密相连,文学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尤其是诗词这种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的抒发,揭示出古代的社会风貌和民众心理,让人触摸到血肉丰满、灵活生动的历史画面。作为古代文人的社交活动,一场宴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信息?《良宴捷足据要津》一文沿着《今日良宴会》给出的隐秘线索,还原出古代宴会上弹曲、唱歌、作诗等细节,而文人从政理想和厄于穷困激愤之情的抒发,更暗示了当时政治的动荡和转变。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诗十九首》中有多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在作者的解读和指引下,读者除了感知到爱情的甜蜜,更在诗史交融的意境中,升腾出另一番图景。《冉冉孤生竹》里有古代女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更可追索汉代婚礼场景的丰富细节;《迢迢牵牛星》中弥漫着相爱而不得相见的哀伤,但换个视角,却可窥见古代以故事叙写入诗、抒人间情感的时尚。诗人在诗歌里抒发着生离死别、彷徨失意之痛,更以艺术手段表现出自己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更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文学不能穷尽历史,而其间隐藏的一点一滴的历史细节,却能汇成一条通往历史和未来的河流,我们感受着过往历史的悲欢离合和风云变幻,也随着永不停歇的时代洪流奔向未来。笔者不禁思考,当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时,我们是应自顾自感叹“岁月忽已晚”,还是要抬望眼喊出“君子以自强不息”呢?

  李钊(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