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遗存观华夏至美风景 ——读《遗迹里的中国史》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5-20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遗迹里的中国史》
作者:曲长涛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本书选取了殷墟、三星堆、魏安釐王墓、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大型遗迹,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出土文物的溯源过程,涉及88位帝王及诸侯,收录近300张照片,包括考古现场、历史遗迹、文物真貌、遗失古籍、珍贵遗存、墓穴骸骨等。从考古遗迹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读者能够更轻松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
本书让读者徜徉于一处处古迹现场,在察古鉴今中洞悉中国历史的生动姿容。作者对以殷墟为代表的六处古代遗迹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剖析,以多棱镜般的发散视角,让读者发现古代文物之美、感受中国历史之美。全书分为6章,以每一处古代遗迹为线索,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变迁,还原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基本概貌。
书中提到了殷墟,把读者带到了古老而神秘的商朝。作者借助对骨骸、牙齿、青铜器及锶同位素、氧同位素的分析,为读者描摹出一幅丰富而多元的古代图景,解密了商代的祭祀文化和残暴的殉葬制度。从青铜器和甲骨文等大量文物的集中出土来看,早在殷商时期,黄河一带就已成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另一处驰名中外的人文风景是三星堆遗址,其出土的重要文物主要包括6座隐藏的新祭祀坑、精美的权杖、古朴的青铜面具、奢华的黄金面罩等。巴蜀大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星堆文物的相继发现,不但大大丰富了古蜀文化的研究,还以大量的实物例证充分彰显了巴蜀文明的绚烂与繁华。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深深镌刻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已成为全民族共同珍视的物质瑰宝和精神财富。研究这些成批次、重量级的出土文物,对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与中原、长江中游等地的物质和文化交流,理清各地区相互间的文化关系,乃至全面把握青铜时代的历史与艺术脉络,都甚为关键。
至于魏安釐王墓出土的《竹书纪年》,则是一本写在竹简上的历史古籍,全书共13篇,记述了自夏到战国的1847年的历史,对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竹书纪年》是一本奇书,它与《史记》所记载的历史大有不同,可谓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比如,书中披露古代禅让制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一直暗流涌动,充满了数不尽的博弈和较量,这也让读者重新认识了夏至战国时代的那段峥嵘历史。
此外,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遗迹,则分别诠释了先秦历史、西汉文明及贵族生活等丰富面相。尤其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海昏侯墓中发现的价值不菲的黄金、漆木器、简牍以及孔子画像等上万件珍贵文物,让读者对绵远悠长的中华文明愈发心驰神往。
《遗迹里的中国史》穿越时空,探索千年,以遗迹、文物、文字为魂,用何以成就中国的深意,精彩呈现出一场中华文明的至美盛宴。
刘小兵(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