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温润至简一粒黍 ——读《八月黍成》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05访问次数:字号:[]

作者:宁雨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八月黍成》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精选作者近年在几十家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对乡土大地历史与现场的独有发现,对城市生活、市井人物的深情观照,也有于一花一草、一羮一饭的款款记述,表现了作者当代性视角的审美与思考。本书有5辑,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分别为乡村人物、城市生活、美好童年、养花和美食。

  《八月黍成》是宁雨的散文集,分“八月黍成”“小街叙事”“寻花”“一切安好如常”“饕餮记”五辑,每一辑依辑名,主题各有侧重,包括乡土回望与纪实、城乡变迁、花草日常、细水流年、美食记忆……泥土味、烟火气的情节,娓娓铺陈开来。

  书名《八月黍成》是散文集中的一篇标题,自序里有交代,为的是“以文为酿,对万物敬畏,对来路存感恩雅正而鲜明,诙谐而宽和,浸一缕酒魂,唤醒生命之神采”。诚然,感恩之情就像一棵黍子,出于对大地的滋养之恩,发于对种植者的栽培之情,努力向上,努力生长,终将“秋收万颗子”。

  阅读这本装帧大气、手感厚实的书,笔者总是能在温润的行文方式后,探究到作者流露出自然的情感,周身仿佛都被一种亲和的力量滋养,被一种顺遂的灵动抚触。

  散文集里的每一篇都可以说形成了“宁雨风格”。《种花记》篇幅不长,将“二月二”这个时间节点诠释得缜密、平和、温情,那顿以入题形式呈现的“二月二”早餐,简单到“苜蓿芽咸食,外加一壶小青柑”,带着作为围观者的笔者,从苜蓿花的入场说开,纵深向节气,向种花,向环境,以至向种“花”延伸,每个节点的宽度也有节奏地铺陈开,大有开枝散叶之势,又在字里行间不无对眼里的、耳边的、手中的、脚下的感知辅以扎实的语言勾描,一文读到底,通透、酣畅。文章中提到:“要完成这个并不浪漫的转身,需要仪式,需要信念,需要力量,也需要代价。”这些仪式、信念,若无亲身体验,就不会改变人的生活节奏与生存格局。反复阅读《种花记》,笔者能感受到,作者宁雨在大众化的环境和经历下,于高高低低的码字过程中,提炼出了心灵支点,并抽取正能量发散到受众的感官并产生共鸣,不得不以难能可贵来兴叹。

  无论是被选作书名的《八月黍成》,还是纵横家国情怀的《一座仓架的信仰》《大苇洼的鸟和面花》,皆入题简朴,点面结合,纵向渐深,横铺渐宽,事理穿插,平平淡淡的舒适度恰到好处,在恒温的柔光里浸润心灵,引导读者读懂生活,从而更加尊崇生命、热爱生活、感恩世界。

  宁雨的散文,虽风格成型,但每一篇都有每一篇的姿态,功夫扎实的语句、简洁厚重的格调,能让人在如同时光机的缓慢旋转里流淌出自然之味,品咂出隽永之神,朴实无华而能量爆棚。

  曲宗红(河北)